远眺被混浊江水覆盖的绵延滩涂,忍不住畅想十里丰田沃野的场景,可惜苦役苦役们只能先顾及人工河,至于何时开始围田,要看具体情况。
里正从通禀的仆人那里获悉谭璇去往临海近的村落里,不知怎的心口一松微微嘘口气,看来上官大人来镇上最主要目的不全是冲着自己的。
“老乡,现在鱼好不好打?”
“水涨不少,鱼容易打了,庄子里的人却不愿遭罪出海了……”
……
滩涂边上信步,碰到有人便出声询问。
“鱼打的好好的,为何不继续了?”难道出什么大事了,海域被侵略者霸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按道理讲不说所有人都愿意下海打鱼谋生活,但大部分理应情愿继承祖业啊。因此对老者的话语十分十分好奇。
“挣的银钱都是拿命换的,大前天一船人……十几个,只活了五个回来……刚长成的小伙子,心疼死个人!”
路人说完眼眶发红,叹息的摇摇头。
“出了事,你们怎么不去报官?!”治下的辖区里竟然发出这么大的伤亡事故,而作为一县父母官的自己还不知道,谭璇惊痛交加,同时心里还一股火气。
“报官有啥用,浪那么大翻了船,谁过去都木用。”
谭璇只觉一阵无力,洪灾刚结束没两天,又发生一件因人类无法对抗的自然灾害导致的悲剧。
出海有危险,能不能在近海处搞渔业养殖呢?能围涂造田,那便可围海养鱼!
现在九莲山下有生态兰草原,那么可以在滩涂搞大型的农业生态系统,将渔业和农业通过食物链和生态循环紧密相结合。
第121章
想法很美好,不知在他的任期内能不能实施。
规划中的待建水坝位置没在清河县, 为了不影响人工河道的工程进展, 知府决定修建新水坝不动用清河郡的人力。
除此,转运使准备奏请朝廷调遣部分驻守闽府的兵士参加修筑。
里正急慌慌的赶来时, 见知县大人一身长衫便服,背剪双手身姿挺拔地伫立在漫地泥沙溪水的滩涂边, 远眺着一望无际的大海。
所乘车驾远远的停在铺就的碎石路上,随从们规整的站在马车旁,于是也颇为识时务地没有上前打扰,静静的等着知县大人。
谭璇的贴身小厮察其面庞紧绷额头大颗汗水, 直滴后背衣衫浸湿一片。抬头仰望湛蓝如洗的天空,想了想, 朝谭璇小跑而去。
里正见知县大人转身随着小厮的手势望过来的时候,脑门上的汗水越发多了起来。
正在深思清河县两年的规划的谭璇听仆从禀告九龙镇的里正过来了,点点头,侧身望一眼两箭之遥的几个小黑点。
九龙镇是个好地方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又运气爆棚地赶上朝廷建塘围田的政令, 发展潜力无穷。
里正为一镇之长, 虽然是连官秩都没有的最底层官职, 可却是上令下达的关键人物。
虽然担任清河县县令没几个月,但辖区十来个乡镇的里正已都接触一遍, 对他们有了初步印象。
真若算起来这么多镇子谭璇来九龙镇的次数是最多的, 同其里正打过几次交道,除了会拍马屁, 眼光和办事能力很是一般。
固然挑不出什么大错,但谭璇从内心里看不上他,今后九龙镇发展成为清河县的一张名牌,里正不给力的话,完全拖后腿。
因此来之前并未派人通知,除了巡防镇上百姓灾后生活状态外,还有一点是调研下面官吏是否贪派救灾物资,一旦有差错,刚好将里正给撤换下来,结果尚算满意。
里正瞅见县令大人往回赶,用绢巾试了试额头上的汗珠,带着一身肥墩墩的肉快步迎去。
“学生不知大人前来,恕罪!”
“无碍。时值稻田秋播,本官记挂农事,这几日下来瞅瞅如何了。”谭璇观其微微气喘,圆脸上斗大的汗珠往下淌,不想摆官架子难为基层官吏,笑着颔颔首,让他随自己一同前往九莲山兰草生态园视察。
里正闻听要去的地方,脑袋嗡的一下,矮胖的身子微微摇了摇,谭璇的小厮上前连忙扶住,才没有栽倒。
察觉其情况不太对劲,谭璇以为他有什么疾病,天气炎热突然发病,忙关心问道:“张里正可是身子不适?如若……”
话没说完,只见张里正挣脱开小厮的搀扶,噗通跪在谭璇面前,没注意到膝下的粗沙砾,闷哼一声神色扭曲,咬咬舌根,迫使自己不那么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