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家_作者:小树要长高(232)

  “大人,学生有一事禀告,两个月前……”

  待俯首垂眉结结巴巴将百姓出银子购置宅基地的情况陈述完,不过自然将自己偷贪宅银的事实说成忙于应对夏汛之事,忘记向县衙呈报。

  在他的故事刚起了头,谭璇已把事情的原委揣测了大概。

  面上神色由晴转阴,继而恢复平静,目光沉沉的盯着犹不死心编故事之人,他实在想不明白,一个小小里正竟然胆大包天的私卖山地将银子据为己有。

  东窗事发时,竟然浑身是胆的编瞎话歪曲事实,推脱罪责。

  “噢?张里正今儿不提起这茬,本官倒差点忘了。不过,本官所获悉的情况好像同张里正说的有些偏差,你再想想,溽暑时节酷热难耐,受了热毒脑子不清楚,万一记差了呢。你说是吧,张里正?”

  里正听县令大人已经得知此事,顿时面如死灰,暗骂自己愚蠢至极,有兰草园子在,九龙镇已经在县官大人那里挂了号,对镇上的一切必然了如指掌,自己那点小动作岂不是清清楚楚。

  心中挣扎着想为自己再辩驳几句,“大人,学生冤枉,学生……”

  “还不如实道来!是要本官传唤人证,当场与你对质吗?!”谭璇见执迷不悟犹不死心,肃面厉言,在官场摸爬滚打六七年,官威渐渐显露出来。

  张里正被其喝斥的身子如筛子,顾不得地面上的砂石粒,砰砰磕着响头。

  “大人开恩,学生一时鬼迷心窍,犯了律法!学生该死,学生该死……求大人给学生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那几十两银子学生丝毫未动……”

  便服出访,谭璇只带了两人手,思量一番,盯着脑门红肿的里正道:“事情原委本官已知晓,待你先同我去九莲山走一趟,本官再夺情判定。”

  夺情?!里正听到这两个字,立时重燃希望,又连磕几个响头才爬起来。

  九莲山脚下村民开垦的农田同样没逃过洪灾的肆虐,经过山洪冲击,有些甚至面目全非。

  沿途谭璇见有的在修田灌水,有的扬起牛鞭抚着耕犁在水田里翻土,动作利索的则裤腿高挽,手拿绿油油的禾苗退步插秧……

  初秋的太阳西悬,其中一半被高高的山顶遮掩,金黄色的流光倾洒在水田里、忙碌于农事的百姓身上、互相追逐嬉戏的雉童、山间房舍的竹瓦上……

  万物都被染上了生机温暖的色彩,朴实的人儿最需要善待,可事实往往相反。

  透过壁窗谭璇被不远处的景象感染,便下了马车,徒步行走。

  附近不少百姓见过县令大人,故而有百姓认出他来。

  “县令大人来看咱们哩!”

  “哎吆,可不是哩,这次发大水多亏咱们大人算得准,让咱们提前迁走,不然啊,还不知冲到哪里去哩……”

  “听外面的人讲,白沙县里水上漂的都是没逃出来的人,惨得很呐……”

  ……

  发现了父母官大人,田里的百姓纷纷停下手头活计,虽然不敢主动上前搭话,可都从水田中哗啦啦的淌到地头,伸长脖子翘首以盼,不时夹杂议论。

  “老伯,稻苗够不够?房子可修好了?”

  被百姓识出,谭璇不再自走自的,主动到下坡到田头,同乡亲攀谈起来。

  “够,够……使不完哩,俺们的房子在山腰上,地势高大水淹不到,大人您是去上面瞅兰草园子里吧?”一胡须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见谭璇态度亲和的向自己打招呼,笑得胡子直颤抖,激动的回答问话。

  谭璇是从主簿刘华那里知道九龙镇一部分山民除了田地被淹,房屋没受什么损失,具体情况并不晓得,这也是他最先赶来九龙镇的其中一个原因。

  “兰草再如何精贵,也没有乡亲们重要,本官这次来主要还是来看望大伙的。庄稼毁了咱们再种,只要人在,比啥都强。”谭璇笑着摇头,见人越围越多,朗声道。

  “大人说的对,俺家大娃子劝俺‘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命在,银子等着咱们去挣哩!”人群里不知谁附和道。

  “三叔,那不是大洋哥哥说的,他是从话本上学来的……”顿时人群里爆发出响亮的笑声。

  方才出声的男子黑脸发烧,狠狠的瞪了眼此刻正拧着堂弟的大儿子,哼,不好好读书,竟然背着家人偷看话本,回家看怎么收拾他。

  “能学以致用,不错!”随大家一起笑过,见少年被周围人笑得面色通红,点头赞扬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