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人家_作者:小树要长高(65)

  “你们说,咱们的试题册在平江府卖的好,会不会再过不久,连江宁郡的士子也知晓了。”

  在傅氏书肆的大力宣扬下,江宁密卷在平江城的反响十分不错。

  十月初谭璇回去时,听说不少人不断催着新的题集上架,这样的好消息让几人十分振奋,出起试题来更加有干劲。

  “应该会吧。”若傅氏的野心够大,在江宁郡开家分铺就好了,这样也方便他们送书稿。

  …………

  “你们知道吗,听说京都传来消息,北方已连下几日大雪,闹大灾了,皇上下诏书让其它府城捐赠粮物前去援救。”

  “我道咱们这怎比往年要冷上许多呢,原来是北地遭灾了,咱们也要出分力……”

  “谁说不是呢,这几日我手上都冻的起了几个疙瘩……”

  …………

  课间,课舍里比往日要活跃许多,皆在议论北方遭遇雪灾一事。

  “你们仨儿也别太着急。唉,每逢这种天灾,最受苦的还是寻常百姓,伯父他们定是没事的。”

  北方遭遇大雪之歪的事情在书院中传的沸沸扬扬,除了王林外,明晔等三人心中忍不住担忧起来。

  毕竟明晔一家以及谭璇的大舅等亲人也是在京都的。

  见三人面露忧虑,为亲人忧心,王林温言劝道,话中带有一种怅然。

  当他们为北方雪灾忧心不已时,平江的气候也渐渐显出诡异来。

  气温突然间降低了不少,开始纷纷扬扬的下起雪来,一开始书院的儒生还心生欣喜,可当第四日时,仍然未见停止,雨雪交替,房外的冰层越积越厚,一切仿佛被冻住了一般。

  作者有话要说:

  古代作弊方法真的很多啊,冒籍是其中一种,记得清朝的一位状元就是冒籍考的,不过他是真有才华,在中了院试不堪敲诈主动自首,被主考官上奏朝廷,让他接着考。

  第33章

  看到此种异常现象,让谭璇升起一种不详之感, 心想该不会北方雪灾, 南方冻灾吧。

  “唉吆!天都这样了,山长怎还不让咱们休沐停课……”

  从寝舍到课舍区有一段距离, 无论是青石道上还是书院其它地方全都结满了冰,众人走在路上须得小心翼翼。

  可仍有不少学子摔的四脚朝天, 也顾不上去注重仪表了。

  “表哥,你说结这么厚的冰,恩慈寺的那些僧人还有山上住的百姓没粮食吃的怎么办?”

  香山上除了恩慈寺,住的还有零零落落的人家, 这般极端的天气,在江南还是第一次碰到, 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

  每次上山,那些僧人和百姓对书院的学子非常热情和善,方今山上的情况也牵动着他们的心。

  “他们常年在山中生活,维持个十天半月,应该是无碍, 就怕雨雪天持续太久, 到时断了米粮就麻烦了。”

  常年生活在山里的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应比下面一般人强, 怕只怕这一冻害超过了大家的预期。

  “若真要到那时候,别说山上的人没吃的, 到时咱们书院也要断粮了, 寝舍里的炭火也不多了。”田文瑄觉得表哥说的有些夸张。

  “但愿如此吧。”谁都祈愿太阳赶紧出来,融化这寸寸冰冻。

  …………

  “鉴于雨雪太大, 书院中有几位夫子在授课的途中不慎摔倒,从今日起休课不休沐。”

  两日后的午后,课长传达过来一个消息,让书院的学子们自己温书,夫子不再授课,学子自习时即可以在课舍也可以选择寝舍。

  “太好了,咱们几个就呆在寝舍里,这般邪乎的天,不出门也不闷的慌。”

  课长话音落后,众人愁眉绽开,稍稍欢颜。

  其中不少人开始议论要趁着空暇时间,结伴去郡城购置炭火与保暖厚衣物。

  谭璇他们的东西提前备的充足,还能再坚持几天,不用急着为此担心,故而不像有些人衣物紧缺。

  回到寝舍后,几人像往常一样先拔开火炉上的炉盖,换双干燥的棉靴,烤热冻僵了的手准备温书。

  在三人静默的打开书页,要埋首经书时,田文瑄却开起小差,暗搓搓的想着能不能跑到书院灶房借个锅子,惬意的在寝舍里享受晚来天欲雪红泥小火炉的温馨时光。

  想的出神,情不自禁的说了出来:“若有锅子就好了,咱们可以烫锅子吃。”

  “还是省省炭火吧,指不定郡城里的木炭涨到什么价呢。对了,还是让山竹他们去置一些吧,顺便再买些饼子糕点,实在不行,米面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