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告诉你!”
少年阅历不足啊,竟然敢给自己甩脸色,行,先让你得瑟几年,以后你得乖乖的叫我一声姐夫。
…………
从平江回到江宁后,谭璇心中诸事大定,便把绝大部分心思投入到备战乡试的紧张复习中,连书肆的事情也很少花精力去管。
听书院的夫子说此次平江府一共有九千多名秀才下场,正副榜录取的人数加在一起仅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难以想象竞争是如何的惨烈。
节后一过,书院中的秀才们便进入了白热化备考生活。
以往旬日休沐时,书院中的蹴鞠场上都占满了人,如今却冷冷清清,那些童生生怕自己的动作大了,影响学长温书,也都自觉的安静起来。
每至旬日,在书院都找不到谭璇的人影,这一日他都会走出书院出门放风去。明则缓解压力,实则深入市井乡里收集策论杂文素材。
清晨穿着粗衣短褐,跑到城郊的田间地头,与在水田或桑林里劳作的农人唠嗑咵天,交流农事。
太阳高照时,再雇辆马车前往周边县城及郡城里,或坐茶楼听市井八卦,或步入商阜趁着购置东西时与伙计掌柜了解商事。
待回到书院中再把这些一手的最贴近民间的策论材料,经过仔细思索,用心整理,巧妙的运用在自己的文章里,有时连夫子也忍不住拍案叫绝,赞不绝口。
“公子,寝舍里都摆不下您置的东西了。”山竹颇为苦恼的向自家公子抱怨道。
每旬日,他家公子必出门,买买买,吃食还好,用不着剩下,占去地方。
衣衫扇子鞋袜饰品他都不说什么了,可那锄头斗笠铁锹算么子回事嘛?明公子不让放在他们寝舍里,只好苦着自己了,山竹觉的自己都想哭了。
“不是让你送人了嘛,作什么还留着?”肤色深了一个号谭璇正埋首整理夫子批阅好的策论,听了山竹的话,手下动作不停,不甚在意的说。
“可那都是花银子买的,白送人多可惜。我想着回去给府里的人用。”山竹其实想说的是少爷您不要再败家了,我看着都心疼,明日又是休沐了,想提前给他提个醒。
“回去雇车马还不是得花银子,这热的天你还藏着那些扇子做什么,冬天扇炭炉啊。还有那些斗笠铁锹明天送与那些农人。不然咱们回去时,你扛着。快去吧!”
自己这不叫败家,有本事花出去,自然就能把这些银子再给挣回来。
“哦……”攒了那么久的东西,还是要送人了,山竹闷闷的应了声。
“阿晔,不是明日才是旬日吗,你又置东西了?”从藏书阁回来的明晔迎上满脸怨念欲言又止的山竹,了然一笑,而后无奈的摇摇头。
进门见舍友忙碌的整理东西,故意装傻,明知故问道。
“你就幸灾乐祸吧,让你们同我一起去,一个两个的中途撂挑子。你短缺什么否,要不要明日帮你捎回来。”
起初三人还随着自己一起去收集素材,可第二次就找各种借口不干了,每次都坐享其成的争着看自己的素材笔记。
第47章
考虑到好友不顾劳累与暑热每旬都要跑出去一趟为他们提供素材,因而好友问是否需要添置东西时, 明晔正如往日一样, 配合的点点头。
可寻思着再过几日三人就要返回平江参加乡试,于是温言劝道:
“阿璇, 这几日正赶上溽暑时节,不如明日不要再出门, 过半个月你们就下场了。再者凭你写的策论,恐怕连那顾襄也要甘拜下风,别临到最后因小失大。”
眼看秋考在即,明晔不好说些不吉利的话, 只有婉言规劝。
“恩,也好, 是我太过钻牛角尖了。此次你要不要同我们一起回平江?”
乡试的主副考官以及同考官皆是朝廷派下来的,即便是其它的阅卷官也是有官职在身的。
各大书院的夫子们不参与其中,故而香山书院的童生还像往日一样正常上课。
“不了,我在书院静候你们的佳音。”明晔摇了摇首,华朝百姓父母大丧守孝三年, 实则只有二十七个月, 明年他就要院试, 若随他们同回,少则耽误一个月时间, 想了想还是作罢。
“那也好, 秋榜后我们再聚。”即使中了举人,有百家书肆在, 谭璇还需回江宁把事情交代清楚再去往京都。
在书院中的最后几日,谭璇把经过整理存有的疑惑的地方通过请教夫子,得到了圆满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