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璇,到了科场,毋要逞强,定要以身子为重!”有丫鬟在,明锦不方便言语越礼,盈盈水眸柔柔的注视着他,郑重的叮咛。
“锦姐姐放宽心,且等阿璇的好消息!”谭璇颔颔首,想着放榜后打算与母亲说自己有中意的姑娘,冲明锦展颜一笑。
明锦自知他话中暗含之意,俏脸一红,撇开了眸光,轻轻嗯了声。
…………
乡试的开考时间与院试一样,同在八月初五,出了贡院便是中秋佳节了。
在五日前去府衙办理文书录入手续时,官府已下发官文乡试期间秀才自备食物。
谭璇猜想大概是九日时间太长,应考的人数众多,怕把官府吃垮吧,若强制让秀才交伙食费,一些寒门士子又不情愿,干脆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娘,我和大哥是去科考,又不是去逃荒。带这么多东西做什么。”乡试考篮的大小官府有规定,谭璇见田氏不但把考篮中塞的满满的,还给带了个大包裹,扶额苦恼道。
“是啊,娘,您带的这些糕点到时被搜检的衙役掰的粉碎,岂不是白白糟蹋了。”接着性情温和的谭玠向田氏讲述了乡试的一些情况。
“只这些东西,九天哪够吃的,糕点不带就不带吧,灶上烙的鸡蛋饼定要带上。”
都说科场凶险,一想到两儿子同时在贡院中独自呆上九天,而且还有去年小儿子的前车之鉴,田氏心不由的揪了起来。
两三个月前她就到田府向娘家人取经,开始为两儿子精心准备行李,能想到的一丝不落。
“咳咳……入了场,要慎重审明题意,切莫慌张,别总想着提前交卷,交的再早,不还是出不了贡院……”在妻子唠叨的间隙,谭墨也忍不住的交代几句
此次对俩儿子考乡试异常的看重,自己考了一二十年都没能跨越秀才这道门槛,已把心中的执念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
“爹,三叔。您们一定能中举人!”
“哈哈……小悦儿竟也知道举人啊。好,那三叔给悦儿考个举人回来!”被小侄女甜甜的雉语逗笑,谭璇自信的许下承诺。
谭墨夫妻见小儿子自信满满意气风发,心中一畅,也跟着笑了起来,让厅堂里的紧张气氛轻松下来。
谭玠慈爱的望着小手扯着自己袍襟的爱女,捏捏她的小脸蛋,喏了喏嘴没有勇气像弟弟那样猖狂放话。
最终谭璇在吃食上只带了煮熟的咸鸭蛋、干肉脯、饼子咸菜以及用来考场自己煮粥的大米。谭玠见弟弟如此,也随着他给自己备上一份。
入场顺序依然按照各县的排序进场。
乡试的搜检要比院试严苛的多,需经过两道闸门,若在第二道门搜出有考生夹带,负责第一道门的衙役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谭璇经过第一道搜检后,考篮里的食物只差咸鸭蛋没被捏碎了,连肉脯都被门外放着的铡刀切成小块。
顺利通过搜检,穿过最后一道龙门,时隔一年,谭璇再次进入了熟悉的贡院中。
此刻他担心的是自己的号舍位置在哪,祈祷着可千万别又是臭号。连身旁的谭杭兴奋的说两人在同一排号舍都没听到。
待找到号位,是远离臭号靠近排头时,谭璇终于放下了悬起来的心脏。
“九叔,我在你斜对面!”谭杭找到位置后,在通明的火光中向谭璇摆手示意。
谭璇笑着点点头,拿起官府提供的被褥嗅了嗅,还好,尚算干净,心道开端不错,是个好兆头。
随后老练的清理号舍,归置好东西后,把被褥铺在木板上,阖眼补起觉来。
乡试九天,共三场。每三天一场,每场结束后,考生不能出贡院,活动的范围仅仅局限在整排考舍中的场地,排头不但有栅门,还有持刀士兵巡逻守卫。
当望楼上响起雄厚的钟声时,一列衙役护卫着装有考卷的考匣推门而入。
米白色的试卷拿到手谭璇数了数,除了一沓草纸,一共二十页卷子。
快速的大致浏览了下试题类型。与书院夫子告诉他们的差不多,不再有帖经与墨义的基础题目。
只有八道四书经义题、两篇杂文、两首诗赋。
照旧检查完每张卷子完好无损后,按照上面标注的页码排好序,再认真的在卷头填写籍贯祖宗三代信息等。
而与之差不多时辰的闽地,却发生了集体冒籍作弊事件,作为北地的主考官极为震怒,八百里加急把这一重大之事发往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