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了白菜、萝卜,又热热闹闹挖了莲藕,捞了鱼,眨眼间,天气就冷下来,下了第一场雪,河水冰封了,七六年的冬天到底还是来了。
有了吴奶奶给的收音机,外面的声音听到得多了,消息畅通了许多。
年底陆续有新消息传来,四人小组的罪证公布,许多被打压批判的老艺术家出现在新年联欢会上……这是一个信号,无数被打压被批判的人物开始平反的信号,让经过漫长黑暗的人们终于看到了一线曙光。
一场浩劫成为过去,进而被写进历史,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小秋家连续两年养鸡,积累下来,已经有三百多只。不过,大多放在养鸡场那边,由王利民和成海爷俩照顾,家里只有今年新养的四十来只鸡,因为八月十五卖了一批公鸡,剩下的这些,只有十多只公鸡,其他都是当年的小母鸡。又是蚯蚓、又是小鱼虾,这些鸡喂得精心,长得也格外快,秋天的时候,就陆陆续续开了裆下蛋,如今虽说天气冷了,下蛋少了,但每天总能捡上十多个,自家人吃是足够了。
考虑到即将到来的77年高考,小秋加快了自己的学习进度,已经开始学习初中课程。她想好了,就以她自己的学习带动廖辰和小舅小姨复习,赶在高考政策下来前,差不多能把初高中的课本知识都学一遍。等得了恢复高考的确切消息,他们只需要多做些习题巩固知识点就好了。
看似平静的生活,却暗流隐隐,从上往下,人事变动颇多,许多之前得势的人被掀翻,免职甚至法办,泰平镇的主任魏向河之前做事低调,却在这时候逆流而上,不但没被免职,还被破格提拔进了县里,成为一员副县,主管农牧渔林。
这件事与小秋家似乎没什么联系,却在临近元旦的一天晌午,小秋一家正围在炕上吃饭呢,王利群大伯一脚迈进来。
王利民和宋秀莲自然起身相迎,王利民还笑着招呼:“大哥没吃饭吧?秀莲拿套碗筷来,让大哥在这里一起吃……”
“秀莲别忙了,我找利民有事!”王利群却显然没心思寒暄,抬手止住宋秀莲,挥手扯着王利民走到外间去,王利民手中拿着筷子都没顾得放下。
门帘放下来隔断了视线,也阻隔了声音,小秋坐的靠近里屋门口,却也只隐隐约约听见几句:“……老三家的……镇上……”
她没再费劲去听,盘算盘算时间,就知道大概是三叔王利社的事儿发了,应该是被三婶撞破了……三婶大闹一场之后,夫妻正式撕破脸。
果然,没多会儿,王利民就进来把手里的筷子放下,跟宋秀莲招呼:“大哥叫我一起去趟镇上……嗯,老三有点儿事,我去看看,很快就回来。下午你让成海叫上大哥去鸡舍里张罗张罗,晚饭我要是回不来,你跟秀菊带着孩子们吃就行,不用等我。”
小秋真想拦住自家老爹,不去管王利社那混蛋的事儿。可也知道,即便说了,王利民也不可能答应,毕竟是亲兄弟,出了事儿,不可能袖手旁观。
宋秀莲跟上去一步,替王利民穿上棉大衣,又将围巾替丈夫挂在脖子上,一边低声嘱咐:“大人也罢了,你们用心关顾关顾成贵啊,这大冷天的,大人咋样不管他,孩子还不知咋害怕受罪呐!”
妻子就是心善,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小侄子!
第一百七十一章
王利民看了妻子一眼,眼底的温柔似水,同样轻声答应着:“嗯,我知道了,放心吧!”
宋秀莲送到门口,宋秀菊和小秋几个孩子则没用下炕。
等宋秀莲转回来,小秋连忙拿了她的筷子递过去,低声宽慰道:“娘别担心了,我爹跟大伯一起去,没啥事儿处理不了的,相信很快就能回来了。”
宋秀莲接了筷子,脸带忧色地摇摇头道:“我不咋担心你爹和大伯,我是想起你三叔……这有些时候了,我就看着你三叔不太着头,成年论月的不着家……唉,到底是出事儿了。”
宋秀菊也在旁边接话道:“虽说三嫂子也有点儿小毛病,可这一两年看着好多了,也学着勤快盘算过日子了,总的说起来,比三哥还是好得多的……”
说到这里,宋秀菊话头微微一顿,看了小秋小夏一眼,往姐姐身边凑了凑,压低声音道:“我前些日子回家听了个信儿,当时不知道真假,如今看起来,倒是有点靠谱了……人家说,三哥跟调进县里的那个魏主任家闺女好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