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成海暗暗观察着诸人表现,暗暗放了心。
廖辰换了衣服过来,还带了一瓶酒过来,笑着跟成海成岭招呼:“你们大老远过来,喝两盅,也能去去寒气解解乏。”
成岭在部队里是喝过酒的,看见喝酒也不怵。成海没成亲前,在家里却还拿他当个孩子待承,哪怕过年过节长辈们喝酒也不带他的,所以,第一次被人当正经客人招待喝酒,他还是有些不适应。大概是北方汉子天生酒量好,喝了两盅之后,也就适应了,只是黝黑的脸庞染上了一些酒晕,看着更朴实了。
他们这些人,不管是老家来的两个哥哥,还是吴戈廖辰秦戎这几个城里人,都没有食不言的规矩,大家伙儿一边吃一边有说有笑的。廖辰也是在三合村做过几年代课老师的,村里的人事也能搭上两句,所以,一顿饭说说笑笑吃吃喝喝,真的是吃饱喝足、宾主尽欢。
吃过饭,大家一起下手收拾了桌面,不用小秋动手,吴戈秦戎就拎着碗筷去厨房里刷洗,小秋则拿出了糖块。到了这会儿,成海成岭才想起带来的那许多吃的用的,连忙将搁在门口的大包袱和编织袋拿过来,把那些地瓜干、花生瓜子、并虾干、蛤蜊干、咸鱼这些拿出来,又有小秋娘宋秀莲做的香辣鱼和鸡蛋干……林林总总,堆了一堆。
就这,成海还笑道:“二婶还想着杀两只鸡、你大伯娘还想着捡一篮子鸡蛋让我们哥俩给你背过来,还是二叔给劝住了。那些东西背着倒是不沉,就是不耐放,或容易磕碰了,大老远背过来,路上坏了、磕了,就白瞎东西了。”
小秋听得又是心酸又是好笑,她抬手抹抹眼角,眼角湿湿的,也不知是笑出来的眼泪,还是感伤。
“如今,城外的人过来卖菜、卖鸡蛋的人渐渐多起来,想吃什么基本上出门就能买到,真的很方便。成海哥来这一趟,回去给我大伯娘和我娘说一说,也让她们放心,我这里啥也不缺。”
这么说,也不完全是安慰人,虽然小秋进京不过四个多月,但她已经感受到了形势的快速发展和变化。刚进京那会儿,大家伙儿还基本是指着供应过日子,菜啊、肉啊、米面粮油啊,就供应那些,没了是真的没处寻摸去。就连小秋刚进京时,也因为买不到鸡蛋犯过愁。
可如今形势已经大为改观,虽然完全没办法跟后世的物资丰富充盈相比,但街上卖菜卖小吃的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从最开始躲躲闪闪偷偷摸摸,到渐渐地大了胆子,不但出现了固定的小贩,还开始有人固定了摊位,只要你按地点时间寻过去,就能买到想要的东西。
而最新鲜的事儿,就在一周前,街口开了一家个体早餐店,只卖油条、糖油饼和豆浆。但炸的油条糖油饼火候好不说,豆浆也更香浓些,给的分量上也比国营饭店那边足……买卖好到火爆,隔着两条胡同的人都过来买早餐。
再比如小秋这鸡蛋买卖,还有饭桌上的肉食,也都是因为村里不割尾巴了,各家各户养的家禽多了,甚至有些村子已经开始有农户养猪养羊了……要是上去个几年,即便拿着钱下乡,买几个鸡蛋到是有,羊肉猪肉却绝对买不到,那些都是有任务的,年底杀了之后,村里人意思意思分一点儿过年,绝大多数都要交任务的。根本不允许私下买卖不说,就是想也没啥可卖。
这许久未见,说起话来就没个完没个了的,小秋几个吃着家里带来的花生瓜干儿,成岭成海则吃着奶糖和奶油瓜子,不知不觉地夜色就深了。
吃饭时,吴戈和秦戎也跟着喝了两盅,这会儿天又着实晚了,索性给家里打个电话回去,就在小院里住下了。
于是,吴戈秦戎跟着廖辰去了西厢,而成岭成海则住到了宋秀程的东厢,大家伙儿草草收拾一下,就各自回屋睡去了。
第四百九十章
大概是哥哥们来了太高兴,小秋早早地就醒了。睁开眼,外头的天还黑着,她也不愿意躺着,索性穿衣起身,先将堂屋里的煤炉生了火,灌了水壶烧上,这才开始洗漱梳头。
等她梳好头收拾利落了,外头的天色仍然没有大亮。她拎了个篮子,又拿了两个暖瓶准备出门买饭。
一抬头,宋秀程穿着外套从东厢里走出来。
一看小秋家什儿都拿好了,索性也不着急洗漱,接过两只暖瓶,又让小秋拿了搪瓷盆子,一起出了门。
胡同口的早点铺子早就起来忙乎了,大老远就能看见一团晕黄的灯光和腾腾的热气,温暖了这个冬季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