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小村女_作者:红小酥(635)

  亲眼见过伟人逝世时村里人人痛哭的场景,小秋对这些并不意外,她只密切关注着两位哥哥,特别是第一次进京的大哥成海,见他没进门就红了眼睛,她就直接挽住了成海的胳膊……还好,成海只是流了一脸泪,却没有情绪失控。

  走出来之后,廖辰带着吴戈秦戎去取寄存的背包,其他几人找了个避风的地方等候,顺便平稳了一下情绪。小半个钟头后,几个人才收拾心情,离开纪念堂,一路向北,绕过纪念碑,大门楼就出现在众人面前。

  廖辰笑眯眯地从书包里摸出一个黑乎乎的物件儿,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吴戈却惊喜地道:“照相机?!”

  说着就伸手去接。廖辰也不迟疑,笑微微地将相机交到吴戈的手上。当然,顺手也将相机背带替吴戈挂在了脖子上。

  “哎哟,还是最新型的……廖大哥,你可别告诉我,里边装的是彩色胶卷?”吴戈惊喜的满脸反光,高高大大的一个人,这会儿偏偏露出了一片孩子气的喜悦。

  “有何不可?”廖辰笑眯眯地摊摊手,一边就着相机,给吴戈秦戎做了一个简单地教程,“打开开关,对焦,取景,拨交卷,按快门……是不是很简单?学会了么?学会了,接下来照相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俩了。”

  大门楼前的留影(合影)是不可或缺的,没在大门楼前留个影,咋好意思说你进过京城?有这么一张照片,拿回家往墙上一挂,嘿,都不用自家人说,凡是进门的都能看到,自然也都知道谁谁谁进京了。少不得大爷大妈大叔婶子们还得带着满眼的羡慕夸奖一番——

  “哎哟,你家谁谁谁真能耐啊,连京城都进过了。”

  “这就是京城的大门楼啊,看着比画上还高(好看、气派……)呐,听说当年建国的时候,伟人就是站在这里宣布建国哒!”

  …………

  第四百九十二章

  这一群虽说有辈分差异,但终究都是年轻人,宋秀程年龄最大,也不过二十六岁。

  年轻人本就是朝气蓬勃、意气飞扬的,即便之前刚刚悲伤流泪,但这悲伤并不会持续太久。先是吴戈秦戎看见相机高兴起来,其他人则是从大门楼前的留影、合照的‘笑一笑’开始,笑容回归,心情也渐渐放松,渐渐愉快飞扬起来。

  这时候的故宫还没经过大规模的修复,大殿宫苑基本保持着最本真的样貌,比较修复后的模样,此时的故宫真心显得残破许多,但小秋却比其他人更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份历史的积淀和沉重。

  正正应了《红楼》中的那一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不过,显然其他人并没有多少感慨,成海不爱说话,倒是成岭相对活泼些,一路发表着感慨。前边的三大殿并广场无非是真高啊,真大啊。到了后宫,成岭就有些不屑了,“天天憋在这么个小院子里,要我说这娘娘当得也够憋屈的。”

  这话一出,一群人都表示赞同。

  吴戈还斜睨着小秋调侃:“你就庆幸自己生在新社会吧,要是在古代,小丫头别说上学,连门都不能出,天天被关在家里做针线,纺纱织布。”

  平常小秋指定会怼一句回去,这会儿,却无比赞同吴戈所言。只不过,她庆幸的不是生在新社会,而是庆幸自己只是重生,不是穿越……想想吧,现代烧饭有打火灶电饭煲,穿衣有服装店有某宝宝,再不济还有集市摊位,种种便利生活几乎几乎被养废的一个人,若真的穿越到古代,不说自己挣钱糊口,不说参与后宅争斗,只怕是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咋能活出来?

  对那些电视剧中,穿越古代还能活得如鱼得水的女主……小秋能给的只有一个‘呵呵’!

  这些人走马观花地沿着故宫中轴线走过来,并没有花费太多时间,九点多进,十一点就从神武门出来了。

  这会儿雍和宫烧香还没火起来,一行人出了故宫,眼瞅着对面的景山北海,吴戈索性建议去吃涮肉,大冬天吃涮肉最合适,又暖和又美味。

  吃涮肉的地方就在王府井,吃过之后,就近到百货大楼逛了一圈。

  成岭是只看不买的,成海倒是想给未过门的新媳妇买身衣裳,却被小秋劝住,只陪大哥成海去女鞋柜台给未来的大嫂买了一双黑色的皮鞋。这会儿,百货大楼里已经有了高跟鞋,三四公分的小粗根,鞋头稍稍尖一点,显得秀气时髦,京城里许多女青年都以有这样一双鞋为时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