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盈想到以前看的小说,穿越回去的寥寥无几,无奈的叹了口气,唉,看来这里以后就是自己的家了。
她既然到了这里,总得好好的活着。
她家现在很穷,吃完了那十斤黑面,能指望的也就只有那分家时候给的一两银子了。
可这一两银子也不能都用来买米吃。
她跟娘被赶出来的时候,就带了两三套旧衣服,两条旧被子。
估摸着还有一个月要入冬,到时候没有厚衣服,没有粮食,娘俩就只能等死。
这可不行!她得在冬天来临之前赚点钱。
可要怎么赚钱呢?
房子后面虽然是大山,人家都说靠山吃山,山里都有宝贝,可不要说山里有野兽自己不敢进深山,在山外面也不知道能找到啥吃的。
自己以前也就吃过马兰头,荠菜,还不知道这边有没有。
想到自个脑瓜子里,那点匮乏的知识,真是欲哭无泪啊。
温氏收拾好了灶头,从墙边提了一个竹篮子,拿了一把小镰刀,扬声对陶盈说道:“盈儿,你好好在家休息,娘去割点野菜。”
“娘,我身体好得差不多了,我想跟你一起去,外面景色好长心情呢。”
怕不能跟去,陶盈又撒娇道,“娘,你就让我跟着你吧,我不想跟你分开。”
“好吧,不过你要是不舒服可一定要跟娘说。”温氏犹豫了会,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遵命!”
温氏怜爱的点了点陶盈的额头,说了声:“你呀!”
第3章 去山上走走
“娘你割的是今天我们早上吃的野菜么?”
“这个呀,娘以前不是告诉过你,这个叫灰灰菜嘛,再过段时间天气冷点这个菜也要没了。”想到这温氏不禁有点忧愁,“自己还好说,盈儿从小营养就不好,现在又跟着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可苦了这个孩子了,这两日趁着集市,得去花妈妈那里拿点秀活来”。
陶盈望着这山,发现树木郁郁葱葱,远处还蒙着一层白蒙蒙的纱雾,应该是前两天下雨后山地在蒸发水汽。
因为山半腰有一片大湖,所以这座山也叫做湖山。
站在这边看过去,她还能看到山脚下田地里,一群群忙活着的人们,再不远处是一排排高高低低的房子,大概有两三百户,村子里时不时的传来一两声狗叫声。
陶盈不禁感叹道:“要是吃穿不用愁,生活在这里空气这么好,还真是不错”。
陶盈细细扒拉着路边的草丛,想看看有没前世认识的小野菜。
可惜找了老半天,也没发觉她认识的荠菜,马兰头,看来时空不同果然有些不一样啊。
从山上,一前一后下来一个三十左右挽着裤腿的农村汉子和一个浓眉大眼十六七岁的年轻小伙子。
他们两个各挑了两个箩筐,看到温氏放下挑子,笑呵呵的说道“大妹子,在採野菜呢!昨天听说你们搬家,没能来搭把手,这是自家湖里养的鱼,抓两条回去给我大侄女尝个鲜。”
“他三伯,这哪使得,你家辛辛苦苦伺候的鱼,正等着养肥了卖钱呢,你家二小子奇庆在镇上读书可要花老不少钱,”温氏连连拒绝道。
“大妹子,你就不要客气了,我们两家好歹是亲戚,盈儿爹在的时候我们俩玩得最是要好,他现在不在了,我理应多照顾照顾你们。”
温氏听到他提起那死去的当家不禁红了眼。
那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利索的用路边上的枯草穿绑了两条鱼,笑嘻嘻的递给何盈道:“盈儿妹妹,这鱼鲜着呢,你刚刚病了一场,让婶娘给你做个鱼汤补补正好。”
温氏忙走过去,拉着陶盈的手说道:“快谢谢你三伯和六哥。”
陶盈忙脆脆的叫了声:“谢谢三伯,谢谢六哥,我一定好好的喝鱼汤,身子好了来帮六哥哥干活。”
陶三伯和陶六哥一听都哈哈大笑:“使得使得,等盈儿好了,你就来找你六哥哥玩。”
第4章 煮鱼啦
看着日头渐渐变高,温氏的篮子也基本满了,温氏站起来直了直腰。
“盈儿,该回家了,娘给你做晌午饭去。”
“哎,好嘞,娘!”
回到自家那三间土房,温氏从堂屋搬了个凳子,放到院中间:“盈儿,你且在这边坐坐,晒晒太阳,娘去把鱼给拾妥了。”
陶盈坐在院子里,太阳晒在身上暖洋洋的,抬眼看到院子里两棵不知名的树,树上挂着一颗颗青黄的果实,微风轻轻的拂过,还能闻到一点点果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