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展开绣样,看到一个长五米,宽三米,上面勾画着大团的牡丹,亭台楼阁和一群在花间戏耍的大家闺秀。
“温娘子你看这幅绣品,虽说是大了些,要的日子也赶得紧,不过你要手勤些也来得及,绣好了,钱家还给15两银子。”
“钱家什么时候要?”温氏问道。
“现在是十一月出头,钱家打算来年一月中旬送进京,扣去送去时间,满打满算还有五十来天。”
“虽说时间上,着实紧张了些,但好歹现在从家里分了出来,别的不多时间最多,有了这十五娘银子,娘俩也能宽松的过到明年。”
想到这,温氏笑着对花娘子道:“那行,我就拿了这幅,肯定妥妥的绣好了交给你。”
“呐,你做事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这就给你包起来。”
娘俩拿了绣品,出了花娘子绣庄,一路往集市中心走。
“盈儿,你昨天说要卖的酸果子,娘摘了一些,咱们去市口摆着试试去。”
“好呀,娘你放心,今天集上人多,定是会有人来买的,”陶盈笑眯眯的说道,“娘,晚点我们再买点糖,好么?我昨儿说的煮酸果子鱼得放点糖才好吃。”
“你这个小贪吃丫头,”温氏看着比同龄人矮一个头的陶盈心疼着道:“糖不用买,前天你受伤,你林姨来看你,给带了一小包糖。”
林姨也是跟温氏一样从山里头嫁过来的婆姨,本着是同乡、年纪、品性又差不多,平时跟温氏就走得近。
林姨本名林雪花,嫁的是村子里中上人家,生了个儿子叫陶勤,比陶盈小两岁,当家的是他家几代独苗苗。
因着家里头人际关系简单,她是完全没有遇到温氏这样的糟心事,小日子过得挺舒心。
陶盈笑眯眯的跟着温氏走,心里还一直记挂着酸果子鱼,想到昨天傍晚尝的酸果子:“不要说果香还挺浓郁,就是比柠檬酸了点,幸亏不涩,多放点糖应该没问题,要是做成了,算不算独家秘方,到时候找个机会卖个菜谱也能把房子修修了。”
第6章 集市2
温氏找了个空地,把绣品从篮子里拿出来往怀里裹了裹,篮子底就露出三四粗碗多的青黄色果子。
“大妹子,你这摆的是啥果子,这青青黄黄的是怕没熟吧?”边上摆馄饨摊子的大嫂子瞅着温氏篮子问道。
“也没啥,就是家里院里结的酸果子,有了身子想吃个酸的来两颗够味儿。”
“哟,那你是陶家村人,要说是这酸果也就陶家村有两株。”
“大姐说得挺对,咱们就是陶家村,村东头的,这两棵酸果还是孩子她太爷爷植下的呢。”
大嫂子一听自个说对了,馄饨也不包了,拿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走过来道:“那真是巧了,我大闺女刚坐稳了身子,就想吃个酸的,原本还想着跑陶家村上你家讨几颗,赶巧大妹子你来了。”
“大妹子,你这个怎么卖呢?”
温氏赶紧道:“大姐,你想要,20个你给五文钱。”
“20个五文,贵了点,大妹子你看你首个开张能算便宜点么?”
“
“婶婶,这果子是我娘大早上赶着露水拣大的摘的,可新鲜着呢,20个五文钱真不贵,大姐姐吃了肯定能平平安安的生个大胖儿子。”陶盈了解过这边的物价,蔬菜大多一两文一斤,盐要三十文一斗,猪肉肥肉贵些17文一斤,瘦肉只要15文,像一般的小吃两三文到六七文不等,一千个铜板等于一吊钱也就是一两银子。
那婶子一听陶盈说她家闺女能得个大胖小子,一下就乐了,都说小孩的嘴是神仙开过光的灵着呢,“呵呵呵,行、行,借你吉言了小姑娘,就五文钱20个我买了。”
做成了第一笔生意,温氏和陶盈都很高兴。
温氏也不叫卖,拿了块旧白布铺在地上,再整齐的码上一排排果子,只因这酸果子是给孕妇人吃的,不好叫卖,时不时也有人看着新鲜过来问的,眼看到了中午也卖出去了四份。
温氏看着街上的人都散得差不多,收拾了摊子,跟陶盈说道“盈儿,跟婶婶说声再见,咱俩回吧。”
陶盈乖巧的朝在馄饨摊收拾的大婶子喊道:“婶娘,我跟娘家去了,祝大姐姐母子安康,再见!”
“呵呵呵,看这孩子多懂事,大妹子先别急着走,咱请你吃碗馄饨。”
温氏是个老实人,听了这话赶紧拉着何盈边走边说道:“使不得,使不得,下次来,下次一定来尝尝大姐的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