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渐渐在高高的城墙一角隐去,任好恍惚了半日,又吐出了胸中闷着的这口气,忽而灵台清明,精神头也逐渐上来了。
晋国不讲信义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笑自己一再中他们的圈套,甚至搭进了肱骨之臣,这口气咽不下,姬夷吾,姬圉,咱们且走着瞧。
第37章 宋郑不行,及楚之地
早前宋楚大战,重耳虽有意去宋国,却一直不得机会,此番听闻宋侯已回了都城襄邑,重耳一行便往襄邑而去。一入城门,只见满城残枝落叶无人打理,眼前是一片萧肃之景,大部分店铺皆已关张,少数店面更是连招牌都卸了,街市上往来行人很少,多是行色匆匆,拖儿带女地背着包袱埋头赶路,或有一两驾车马经过,也是拖着厚重的行李离开。
狐偃疑惑道:“这是怎么了?难道宋国遭了灾?”
不光是他,其他人也满肚子疑惑,都说宋侯是齐桓公之后的另一位有为之君,以仁义之名享誉大周,怎的宋国竟是如此这般光景?
颠颉想拦一个路人打听究竟,叫介之推阻止了:“宋国许是遇到了难处,百姓们不一定说得清,三言两语的听岔了反而扰乱咱们的心绪,个中缘由待会见了宋侯便知,好过多听那些不真不假的流言。”
不稳定的地方民心不安,流言更容易变成谣言,进而掩盖住事情的真相,赵衰也表示赞成,重耳点点头,众人加快脚步往宋国行宫方向而去。
行宫并没有他们想象中那般落寞,才下过一场小雪,石板上积了一点水,踩上去有点滑。重耳他们走得很慢,也有时间打量宋宫的景致。
尽管外头有些寂寥,毕竟曾是闻名于列国的大国,宋宫里的布置还是很精致。及近年关,宫室张灯结彩,该有的都有,不像遭了灾,但人心涣散,整个国家看起来不是那么有精神。
赵衰与胥臣对视一眼,看宋国的样子,自保有余,助力恐是不足了。
宋侯听闻重耳到来,当日便拖着没有下朝,在大殿等候晋公子。
重耳吸取了在曹国的教训,觐见之前便在驿站换好了朝服,众人也都是整装敛发,与宋国朝会之势倒是相得益彰。
宋侯素来听闻晋国众公子中唯有重耳贤明远播,此番见他英姿勃发,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以国礼相待,礼敬有加。重耳也知礼尚往来,对宋侯尊崇敬重,亦以国礼事之。
可不过才过了些虚礼,寒暄未果,宋侯突然呕出一口血,朝臣们惊恐不已,宋国丞相急忙吩咐侍从们抬宋侯回去,又紧着传医官去诊治,大殿内顿时有些乱。
丞相匆忙跟重耳见了个礼:“君侯抱恙,还请公子先去驿站休息,待君侯痊愈再另行宴请,如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公子见谅。”
“无妨,宋侯的身体要紧,丞相不用管我,只管去忙便是。”
此等情景,重耳也不好再留,关心了几句便返回驿站。
是夜,重耳与赵衰等人谈论之后的计划,颠颉和魏犨在外值守。狐偃步履匆匆地回来,重耳急忙询问:“打听到了吗?”
狐偃点点头,喝了口水道:“宋国司马公孙固是我的故交,他说的一定没错。”
“宋国到底是怎么回事?”
狐偃道:“前不久宋国与楚国交战,宋国处于下风,宋侯亲征本想着鼓舞士气,没成想在泓水河畔与楚军正面交锋时受了重伤。”
赵衰不解:“虽说楚国地广,但宋国乃中原新霸,宋侯此人颇有能力与威望,更是为诸侯敬服,为何会被楚国打得如此狼狈?”
狐偃一边喝水一边挥手:“都说宋侯乃‘仁义’之君,故而为列国所敬仰,殊不知,宋侯正是被他这‘仁义’之名给害了。”
“此话怎讲?”
“当日宋军与楚军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然整装列队,而楚军尚未完全渡河,队伍不齐。将士请战,言敌寡我众,是进攻的好时机,攻之必败,宋侯以为不义,不允。后楚军渡河,队伍零散,将士又请战,言敌散我整,是进攻良机,攻之必乱,宋侯以为不义,仍不允。待到楚军整顿齐整,列队布阵,宋侯方才允战。而楚军人数数倍于宋军,宋军不敌,大败,宋侯亦重伤。”
众人听罢,一片唏嘘,宋国竟是这样败的!
狐偃接着道:“宋国大败,好在楚国并没有赶尽杀绝,宋侯到底留了一条命回来,只是回来之后病情反复,国中皆知军队败仗,君侯受伤,故而人心惶惶,有门路的都跑了,生怕楚军回来灭国,宋侯病着自顾不暇,襄邑就成眼前这幅光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