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袍泽_作者:水木糖籽(178)

2019-04-01 水木糖籽

  任好把玩着手上的扳指,坐在原地看着他说。

  烛之武走到帐中站定,又道:“晋国,何厌之有?先秦国曾助晋惠公归国夺位,晋国许城池未行,设防御之;后晋有大灾,秦泛舟济粮,而晋国恩将仇报乘危攻打。晋之野心未有尽时,倘若向东得郑之土地,必欲向西继续扩张,然秦据西地,定为晋西进之阻,若不攻秦,将焉取之?届时,秦国如何独善其身?”

  任好停下手中的动作,抬眼看着帐中人。他年纪偏大,头发胡子黑白夹杂,说起话来不紧不慢不卑不亢,既不咄咄逼人,也不畏畏缩缩,不具攻击性,却很有说服力。

  烛之武气定神闲,娓娓道来:“若秦国愿意退兵,以郑国为盟友,他日两国互通往来,供给歇脚,有益而无害。或是助郑利秦,或是缺秦利晋,秦侯实宜虑之。”

  他说的这些任好岂能不知,本来伐郑就是晋国一家之言,秦国本也无意攻伐,任好只是想耗着重耳罢了。既然郑侯将条件摆了出来,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没必要再不知好歹地为虎作伥,白白让晋国占尽便宜。

  “尊使之言孤已明了,烦请尊使转告郑侯,列国交往无定数,唯利图之。”

  见秦侯松口,烛之武加了一把火:“秦郑结盟,郑国愿以贡奉入秦,自今而始。”

  任好满意地点点头:“孤在外久矣,国事无人,即日便返回雍城,留二位副将助盟国守城。另,请转告郑侯,贵国丞相叔詹之遗体孤已命人妥善安置,若贵国想要请回,也请自便。”

  烛之武循礼拜谢:“秦侯之义郑国永记,望秦郑两国交好,永世为盟。”

  郑国使臣走后,任好也轻松许多,他早就不想在这呆了,如今得了郑国的好处名正言顺地退兵,便是晋国那边再怎么样他也不想管了。

  然而任好还是心有不甘,吩咐杞子道:“你同庞孙、杨孙一道留下来,替孤盯着郑国,有情况随时报间机阁知晓。”

  狐偃一大早得知秦国退兵,气得直奔重耳营帐:“秦侯也太不像话了,临阵退兵算是怎么一回事?未免太不把我晋国放在眼里了吧。”

  重耳先是楞了一下,立马意识到其中的蹊跷:“秦侯看不得孤好,心急了。”

  狐偃请命道:“请君侯下令,末将愿出兵追击。”

  “不。”重耳拦住他,“二舅莫不是忘了,若非赢任好相助,孤是坐不到如今这个位子的。”

  “那又如何?”

  “列国都言晋国背信弃义,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局面,多少人虎视眈眈,晋国不能给他们留下任何把柄和借口,尤其不能断送在秦国手中。”

  重耳与任好暗中较劲,秦晋有约在前,他如今地位不一般,更不能做这个提前毁约之人。

  狐偃不太甘心:“那就这么放过秦国,也放过郑国?”

  “是,时机已失,不可冒进。”重耳笃定道,“传令三军,撤兵。”

  第51章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再过半个时辰,八方馆的讲堂就要开讲了,赢沛早早地来到八方馆,坐在竹林小斋里准备讲稿,赢支曾经种下的那一片竹林很好地将那屋子与前头的嘈杂隔开,外头再喧闹也吵不到这里来。

  今日的主题是农耕,会有很多布衣百姓来听,赢沛准备了很久,将晦涩难懂的语句全都换成通俗易懂的俗话,就为着能更好地教化民众。

  自接手八方馆以来,赢沛已经做过大小近十场讲堂了,每一期他都一丝不苟地准备、给先生审稿、再修改、有时还会辅之以简单的图画。他的讲堂不仅限于文人贤士之间的交流,形式内容多样,尤其受布衣百姓和老翁幼童的喜爱,来八方馆听讲堂的人也是越来越多,颇得任好、百里奚等人赞赏。

  默诵完最后一遍,确认过一切都准备妥当,赢沛放下讲稿,打开窗子吹风。谁知窗台下正站着一人,看到对方的那一瞬间,两人都唬了一跳。

  窗下那人一身简单的男装,但从那粉嫩的面庞、细长的眉毛足以看出,这人是个姑娘。她把头发束在头顶,插着玉质发簪,袖口扎得紧紧的,袖边纹着竹叶暗纹,双手攥在一起揉搓着,满脸通红,一副偷站墙角被发现以后窘迫和不知所措的样子。

  “沛……兄长……”姑娘把头一低,不敢再看赢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