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和亲的日子(重生)_作者:狐说九道(111)

  罪臣后人说出推脱责任的话,谁人会信?亦可借此要挟震摄其余将门子弟。

  各家勋贵偏因先前东平侯府借着韩美人有喜一事被逼低头,如今事虽不成仍要拿乔一番,方得挽回颜面。

  几回交涉,等到勋贵们达成共识,还没开始发力便愕然发现:朝堂之上已然众口一词,短短几日功臣论甚嚣尘上。有着圣恩加持,满朝勋贵亦无胆量去动摇其根基,罪臣论回天无力。

  今日书生闹事,原定的高官角色预定的本是方侍郎,四品兵部官员对上沈府足矣。

  谁知宫里传出长乐郡主因同为将门子弟一同进京的缘故,要在沈府七日忌亲自登门拜祭的消息。

  这位毕竟出身将门,又被大儒收为弟子,不可不防。

  幸得为着沈府七日忌当日能行事顺利,自己早早派人打听各府如何应对沈府吊唁事宜。

  顾家的京城明珠亦要亲去沈府,虽不知这位大家闺秀为何生出亲往拜祭的心思。却不妨自己利用此事,帝都高层谁人不知,瑞王殿下对此女极为痴迷。

  自己想方设法在清晨方把此事透给瑞王知晓,之后的事一如预期,毫无准备的瑞王殿下,堵了前去拜祭的林郡主强行同路,以图偶遇佳人。

  瑞王本是草包混人一个,弄来顶缸更合适。

  书生登门出言无礼,沈府若是动手打人,这场戏自己就很热闹,自己只需添油加火,帮着把书生言论传扬开来。

  若是书生功成身退,自己还有后手,送了书生早登极乐,栽赃沈府因泄愤闹出人命。之后便由勋贵们发力把事往大了闹。

  逼得这三人要么落得满身骂名。要么拼却性命与西戎人不死不休。

  亦可用此事警告其余将门子弟,这里可是帝都京城,勋贵大本营。

  自认考虑周全,韩子洵对之后的事信心十足,早早包下此处坐等看戏。

  书生本可功成身退,谁知酸丁偏要画蛇添足,自编一幕怀才不遇,一句“忠言逆耳”,惹出如今后续麻烦。

  自己安排的种种精妙后手,全数作废。

  朝中有人与西戎勾结之说,随着书生被绑沈府门外,已成市井之中最热话题。

  可下令绑人的是漠北将军府的人,调前锋营预埋在坊外的一队人马前来又何用?

  瑞王,郡主,顾家、元家都在李府中,自己又没打算造反,休说调来了一队人马,便是再来一营亦只能眼睁睁在门外等候。

  真是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还得自己派人传话,方怀儒这老匹夫才现身登门要人,否则光凭区区一个把总,哪有底气与缇骑争锋。

  等到兵部方侍郎再次出现自己面前,看其人一脸沮丧便知要人之行仍是失利。

  越想心火越旺。

  韩子洵开口客套全无,难掩气急:“怎么会不成?可有按我吩咐说?”

  方怀儒忍不住眼角狂抽,眼前这位虽是上官,自己亦是听命行事,可自己已是这把年纪,还是四品官员,竟这般不客气,用使唤奴仆下人的语气质问自己,实是欺人。

  可想想先前沈府遭遇又有些心虚,那口的怒气便聚不起来。

  “‘三城被西贼所破,我兵部一干人等,皆恨得咬牙切齿,门外奸细匆必交于兵部。我等必上下齐心竭尽全力,查清此事原委。’这是尚书大人原话,下官所记可有差错?”

  方怀儒搭拉着眼皮,硬邦邦的撂下话来。

  “咳,方大人,咱们添为同僚,为一事奔走,本官因心急一时语气不佳,还请见谅。还请指教:理由已足为何不能成事?”

  韩子洵干咳一声,为自己先前脱口的话稍加道歉,继续追问。

  方怀儒更觉心虚,亦怀几分不敢确定。自己那点小小怪癖实不足为外人道。

  可再怎么色心包天,也心知场上诸人都不是自己可以肖想。又知道有顾家那位在场,自打进去之后,自己便打起十二万分精神。

  不过抬眼看了小郡主一眼,一口黑锅落到身上。可这种事实难自辩。

  对于堂上自己那番遭遇,掩口不提。

  “元嘉栋说沈府对着奸细之事问都没问,就为避嫌。

  顾怀袖跟附合,三城沦陷,失地害民之责该由谁人承担朝中尚无定论。兵部涉及其中亦需避嫌才是。

  瑞王觉得二人言之有理,道为免旁人误会兵部急于脱罪,胡乱抓人屈打成招。坏了朝廷官员清誉,此人还是交由缇骑去审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