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曾想,这小子前几年竟时来运转遇见了方若华。
得说这是他自己有运气,当年方若华逛的书肆多得很,大客户当了好些年,唯有秦掌柜会关心她自己带来读的书,而且一眼就看出好,特别殷勤地来求合作。
于是数年后,他们家就凭着自己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经营出售,大梦客和江南众多名士所作的书籍的书籍,迅速发展壮大。
如今不敢说自称京城第一书肆,可排入前十,和那些底蕴深厚的大商人掰掰腕子,他还是敢的。
最近赶上朝廷大比,大梦客等名士所作的科举随想,还有历年考题评析讲解,三年科举五年模拟等等,加上大梦客又出了新的文集,秦掌柜简直每天都处于极度兴奋的状态中。
别人也羡慕他眼光独到,觉得这位是个天生的陶朱公,他也对此讳莫如深,就是前两日喝醉了酒,在他大哥那儿说了实话。
哪是什么好眼光,根本就是发现方若华当时是康亲王妃,有心抱大腿而已。
“哎,京城居大不易,做生意更是难得很,光靠几个同窗帮衬不行,穷秀才的一堆同窗也都没几个在科举方面有大成就的,我当时就想,别管对方的书怎么样,先找个借口把人抓住,好歹也算是有了靠山。”
在秦掌柜眼里,方若华拿出来的书那就是一坨屎,他也得给认真热情地好好宣传,卖不卖得出去另说,能抱金大腿的机会再也不会有。
没想到那些书不光不是垃圾,还一下子就让他家书肆翻了身。
半年后,一个月赚的钱,以前一两年也赚不回来,秦掌柜也就成了人人都说眼光好的精明生意人。
其实也不算错,眼光是挺好的,当然,更重要的是运气足够好。
方若华扫了一眼书单,选了本感兴趣的话本,刚翻看看了两页,身边一阵风扫过,有个少女冲进大门,看到她竟转了个身,一骨碌,钻到她的桌子底下去。
“……”
方若华动作顿了顿,若无其事地又翻了页书,就听外面传来嘈嘈杂杂的吵闹声,不多时打了起来,又是刀又是枪,还夹杂着听不懂的异国语言。
只听砰一声,一个真真国打扮的中年汉子横飞撞进门,直直地砸向方若华。
方若华把胳膊一抬,由着对方倒在自己脚下,捧着书本连同椅子向后平移了三尺。
“哎哟!”
方若华平安无事,她桌子底下的少女却吓得蹭一下爬出来,瞪了方若华一眼,调头就跑,只是刚跑到门口,就被人堵住。
门外此时还有点混乱,地上横七竖八地倒着好些人,有真真国打扮的,也有大殷的人。
站着的同样不少,明显两伙人正在对峙。
方若华抬头看了一眼,就合上书本转过头去看,这场面着实勾起她的好奇心。
那位种桓种将军带着一队人马,老兵居多,立在东面,人人抱着刀。
西面同样有不少兵士在,看衣着打扮应该是真真国的使臣和侍卫们。
过了年的确有茜香国,真真国,爪哇国等诸多国家都派出使臣来中原朝贺,前几日康亲王到她这儿来取药时,还抱怨理藩院那边人手不够用,那些外国使臣半点规矩都不懂,经常闹事。
小小的书肆被人围得水泄不通,排队的客人们大部分都吓跑了,唯独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还躲躲闪闪在一旁看热闹。
秦掌柜吓得脸色发白。
一真真国打扮的年轻人越众而出,抬起头,义正言辞地道:“我本以为大殷乃天朝上国,国人皆懂明理,没想到今日一见,竟都是些不遵守诺言的卑鄙小人。”
他说话有些僵硬,但是显然汉语说得不错,声音又高又清脆,周围百姓全听得清楚,一时间哗然一片。
种桓的脸色也一沉。
秦掌柜很是机灵,一转脸就把前因后果打探清楚,连忙过来小声说了一遍。
那个钻了方若华桌子的小少女,刚才在前面不远处的茶楼撞见真真国一伙人,也不知怎么就起了冲突,双方就打起赌来。
真真国有一第一勇士,据说力能扛鼎,乃是一等一的高手,还有外号,翻译成汉语就是拳神。
小少女指着跟在她身后的种桓种将军也说,这是他们大殷朝的名将,同样武功盖世,无人能比。
二人打赌,两个勇士斗上一场,要是种桓赢了,真真国就把要带去作为聘礼,送给大殷皇帝的玉璧给她,要是真真国的勇士赢了,这些使臣们要求,种桓就要跪下给他们真真国众人磕头,而且要双手送上自己将军府的印信,承认自己输给了真真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