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娘:“那就先谢过公子了。”
阿水一直不插话,心里默默的想:“逞一时之快夸下海口,过两天看你上哪儿搞这一筐柿子来。”
苏月喝了口碗里的茶,舌尖触及温热的茶水有苦味袭来,吞咽下去又是一阵涩意。其实茶水并不好喝,但是她习惯了。
还记得那一年的夏天,天气又干又热,好多庄稼颗粒无收。为了不让破庙里的孩子们饿着,苏月把身上所有的银两都用来买了粮食。
天气炎热,却依旧关不住,跟阿水一起顶着大太阳出来闲晃,晃累了就坐在茶肆的门口歇脚。因为没钱,口干舌燥也只能忍着。
那时候是真的穷啊,身无分文连一碗水都买不起。
可是就是在那个举国上下水贵如油的时候,逍遥茶肆的老板娘却白送给苏月和阿水一人一碗茶。茶水其实又苦又涩,入喉之后却格外甘甜。苏月觉得这大概就是她这辈子喝过的最好喝的茶了。
自打那以后,苏月和阿水就时不时来这茶肆听书喝茶,久而久之就习惯这苦涩的味道了。
老板娘还端着茶壶站在苏月旁边,看着说书先生眼睛笑成月牙。苏月凑到她的耳边,嗑着瓜子问:“今儿个说什么书呢?”
老板娘盯着说书先生眼都不移说:“昨晚宫里不是举办中秋宴吗,闹出的动静可不小,现正说着呢。”
金玉城是最靠近皇宫的地方,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准是第一时间知晓。再加上民心懒散,对这类八卦秘闻格外上心,不论大事小事,不消半日便以野火燎原的速度传得沸沸扬扬。
所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老板娘此言正合苏月心意。但金玉城的传言从来都只顾取乐不顾真假,苏月可是在这方面深有体会。于是不放心的多问了一嘴:“消息来得可靠吗?”
也不知道说书先生哪有那么好看,老板娘还盯着他看,头都不回的跟苏月说:“七七八八吧。”
苏月大抵晓得是什么意思了,颇为无奈的摇摇头,继续缩在角落里。她倒要听听看,到底能把昨日的事添油加醋到何种程度。
说书先生声情并茂的讲述:“昨日中秋夜宴,百官齐聚,官家子女受邀在列,这等热闹自然不凑白不凑。刘相千金雯君小姐,红衣似枫,一出场就惊艳众人。可是……这次的宴会,雯君小姐的美貌却不同往常那般取得压倒性的胜利。宴会上竟然出现一匹黑马,刚到场就赢得宁王‘美若天仙’的赞誉。”
台下一名壮汉发出质疑的声音:“怎么可能,雯君小姐可是金玉城第一美人儿,怎么可能会有比她更漂亮的人。”
说书先生:“这位兄台,你可以不相信我说的,但是你总不能不信见多识广的宁王殿下,他的话还能有假。”
壮汉不以为意的嘁笑一声,再没答话。
说书先生继续讲:“那位姑娘白衣胜雪,黑发如瀑,举手投足间仙气飘飘。其实大家对这位姑娘并不陌生,只是从未想过她是此等尤物,你们猜猜看,她到底何许人也?”
说到这里,苏月耳朵发红,格外不好意思。
她自己是个什么东西难道自己不清楚?相貌平平就罢了,性子也不同于一般女儿温婉贤淑。
可就是这样的她,传到大家口里竟成了神仙般的人物。
台下议论纷纷,大伙儿猜来猜去也猜不到苏月头上。
等议论声渐渐小下去,说书先生装模作样的咳嗽了一声,作终结性的发言:“我看大家也实在猜不到。这位美若天仙的女子,就是曾经闭门不出被猜测为丑陋不堪的苏大将军的女儿,苏月。”
“你开玩笑吧!”台下有人不相信的吼。
“对呀,苏家小女面露丑陋,连门都不敢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怎么可能突然变好看了,还去参见中秋宴会。”另一人跟着附和。
“我看倒不一定,”茶肆里传出了不同的声音,“苏家千金小时候就长得乖巧可爱,长大了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金玉城里的谣言向来半真半假,说不定人家姑娘为人低调不爱参加那些世家聚会,现在出来不过就是为了澄清谣言。”
哇,终于有明事理的人了,苏月感动得热泪盈眶。
部分人觉着言之有理,跟着附和。
“我看是这样。”
“我也觉得是这样。那苏月定然是个心性淡泊之人,不喜抛头露面,更不削与一众莺莺燕燕在皮相上争个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