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十年代之心机小商女_作者:小牧兮兮(336)

  苗艳树说:“想不到俏货这么好卖,王哥,要不咱再跑一趟广州吧。”

  王广财把烟蒂扔在地上用脚一捻,说:“行,这次咱们多弄点儿货回来!”

  “我也跟你们一起去。”郭宝珍说。

  王广财说:“你就别去了,去了还得加上一个人的费用。你在家里把剩下的货卖一卖,等我们回来。”

  1984年,杜昕月的“康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公司下有秀月农场、康庄饲料加工厂和康庄肉制品加工厂。作为公司法人代表的杜昕月担任公司董事长。

  同年,她还创办了新悦百货公司。

  新悦百货是杜昕月在同年承包的,它的前身是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和中心市场。

第239章 王广财的生意经

  镇上的供销合作社,就是当年杜昕月给荆怀文买自行车的那个,也是后来她推销禽蛋和野山参的那个。杜昕月承包的时候,供销合作社已经具有一定规模。

  近年来,镇上个体经济虽然发展比较迅速,但镇上的供销社长盛不衰,一直是全镇人民生活物资供应的主要场所。

  村里人只要上街里(村民跟到镇上叫上街里),供销社是必到之处,如果不在这里买点儿什么带回去,就不算是进城。

  杜昕月承包下供销社,是准备将其扩建的。但因为考虑到购买能力的问题,大家都对杜昕月扩建供销社持反对意见。

  但杜昕月努力说服了大家。

  她说他们所在的镇属于本县的中心镇,规模比一般的镇要大很多,而且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一些农村人口陆续涌入这里,使镇子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另外她让高向阳从上面帮忙打听到,县里正在申请撤县设市,而且被批准的可能性很大。

  如果撤县设市能够成功,关于购买力的问题,就完全不用担心了。

  杜昕月果断地承包了供销社,并将其进行了扩建改造,她将供销社与其后身的中心市场连成一体,开办了“新悦百货”。

  杜昕月根据前世的经验,改变了当下百货商店柜台式的经营模式,将“新悦百货”以摊位的形式对外出租。

  她跟租借百货摊位的商户签订承包合同,明确其经营范围,规定其经营中的权力和义务等。

  新悦百货一共有两层,一百二十个床位。

  百货第一层主要经营与当下百姓需求价格相当的廉价鞋帽服装商品,兼顾服装配饰和厨房用品。第二层经营被服产品,以及文教百货。

  这样的布局看上去有些杂,与她前世见过的那些真正的大商场比起来,也显得土气又落后。但是杜昕月知道,这样却是正适合当下百姓的需求的经营模式。

  其实,她这也是从王广财他们倒腾广州俏货中得来的经验。

  王广财他们最开始倒腾的都是小商品,不值什么钱,卖得都很好,也让他们小赚了一笔。

  但是后来,他们不安于挣小钱,觉得这些小来小去的利润不够赚,于是把眼光放在了一些利润大的商品上面。

  她听说他们最近就进了一批真皮鞋包和高档服装,开租下了当街的一家门面做专卖店。

  听到这个消息的那一刻起,杜昕月知道,他们的好日子要到头了。他们这里是小城镇,而且当下人们的购买力普遍没有那么高,这些高档商品能有市场吗?

  后来她知道,他们的专卖店确实赔了钱,才干了不到两个月便了门,这是后话。

  新悦百货这边,承租了床位的租户们大都没怎么做过买卖,一开始都不知道应该如何来经营自己的摊位,也不知道该在摊位上卖些什么。

  杜昕月便给他们进行培训,给他们讲经营之道。

  至于进货渠道,她已经瞅准了一个内陆城市中的一家新建的批发市场,据她所知,这个批发市场建于两年前,里面的经营项目和种类跟广州的差不多,但路程要比到广州近一半儿。

  路程近了,就意味着节省费用和时间,节省了费用和时间,就意味着节约了成本。这样,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大大提高。

  杜昕月亲自带着租户们去了一趟那座城市,到那家新开的批发市场走了一圈儿。另外,她还带着租户们逛了几座大城市的商场。

  这趟行程让租户们大开眼界,尤其在将批发市场的商品价格和商场的商品价格对比之后,让大家伙看到了零售商的利润空间,从而对自己做为零售商的前景有了足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