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十年代之心机小商女_作者:小牧兮兮(337)

  事实胜于雄辩,杜昕月知道,她给他们讲再多的大道理,都不如让他们亲眼去看,亲身去体会。

  一些聪明的租户,甚至趁着考察的机会,确定了自己的经营项目,并且与批发商谈拢了价格和进货方式。

  这些先下手的租户,也让杜昕月看到了做零售生意的希望。

  谁说生意难做?其实只要你拥有足够灵活的脑袋,虚心学习敢于尝试,并且勇于抢占先机,你就会在生意场上得到比别人更多的实惠。

  事实证明果真如此。

  那些最先确定经营项目,最先下手进货、开张的人,他们的生意后来是最红火的。

  而那些犹豫不决,思前想后,又担心选中的项目不好卖,又怕赔钱的人,最后勉强确定了项目,生意也平平淡淡。但好在这个时候做小本小利的零售生意的普遍不错,真正赔本的也是凤毛麟角。

  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这山看着那山高,总觉得自己的货不好卖,看到别人家的啥货好卖,他就去进啥货来卖。仿效的结果往往是,同样的货在别人家卖得很好,到了他家就卖不动了。

  弄到滞压难卖的货是最闹心的,滞压的货一大堆,却还不得不去上新货,这就会导致滞压的货越来越多,资金都压在货里了,流通中的资金就会受到限制。到最后只能去集市上甩卖。

  王广财和苗艳树现在就在集市上甩卖他们的高价真皮鞋包。

  他们在镇上的专卖店,开张头一个月,连租金都没赚回来。他们只能咬牙一再降低售价,但是前来光顾的依然很少。进来的也都是看热闹的人。

  又一个月过去了,依然没有起色,他们只能退掉了门市,将高档鞋包拿到集市上去甩卖。

  王广财使出浑身解数,什么“挥泪大甩卖”“跳楼大甩卖”“老板跑路,鞋包抵债,给钱就卖”,最后勉强勾回了一些本钱。

  有了这次教训,王广财再不敢进价格高的高档货了。

  他一个人在镇上转悠了两天,回来跟苗艳树和郭宝珍说,他还要去广州,还是要进一些俏货回来卖。

  “行,俏货本钱少,风险也小,不怕赔。”郭宝珍附和说。

  苗艳树却摇摇头,他说:“不好,俏货赚钱太慢了。”

第240章 倍长药水的替代品

  他们之前开专卖店赔进去那么多,不尽快把赔的钱赚回来他不甘心。

  王广财笑了,说:“上回咱从广州回来确实带回了一些俏货,也很快就卖光了,但是咱们却做错了一样。就是咱们把俏货卖成了白菜价,不划算!”

  “那些东西都是翻番儿挣的,还不划算?”郭宝珍不解地问他。

  何止呢,他们卖那批俏货获得的利润,最后比本钱的两倍还要多呢。王广财却说他们的价格定的不划算。

  苗艳树也疑惑地盯着王广财,等着他的解释。

  王广财笑着摇摇头:“你们俩啊,以为做买卖就是吆喝两声,再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吗?你们错了,做买卖是一门学问,得好好研究哩。”

  杜昕月最近面临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她的倍长药水已经所剩不多了。

  无论是植物倍长药水还是动物倍长药水,都快用完了。

  郭秀秀算了算,最后一些药水最多只能用两个月。

  就秀月农场的速长猪来说,最迟到今年年底,秀月农场里最后一批速长猪就会全部出栏,而秀月农场和所有加盟户的速长母猪,最迟也会在来年初结束最后一批速长猪的繁殖。

  人工种植野山参也走到了尽头,接下来,杜昕月的参将回归为数十年的生长成熟期。如果她继续种植野山参,那么在她接下来的生命中,总共也就能收获三、四次而已。就更不用说大批量的对外出口了。

  由于倍长药水的秘密,现在只有杜昕月、郭秀秀和邢建国三个人知道。

  他们三个便凑在一起商量解决办法。

  郭秀秀说没有倍长药水也没关系,他们可以养殖普通的畜类,现在有一些从外国引进的畜类新品种,就比较适合大规模养殖。比如有一种美国鸡,体型大,抗病能力强,生长周期也短。

  邢建国不同意她的说法,他说如果没有速长猪,那些加盟户怎么办?就算是畜类可以换成美国的、英国的新品种,那么野山参呢?用什么来替代?

  “那你说怎么办?倍长药水没有了,又找不到替代品,我们总不能让秀月农场关门吧?”郭秀秀一脸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