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家复哀家_作者:十七划(72)

  汪真人抱住拂尘:“听闻王爷同三了禅师颇有交情?”

  英王嗯了一声。

  “那贫道也不瞒王爷。天一阁的莲花池里,立着大景国运石,昨夜,莲花池有异动,国运石上出现两行字。皇上让您上去,为的就是这两行字。”

  “国运石?”英王眉头紧皱,“为何本王从未听闻?”

  汪真人眼皮合了一半:“既是国运,自然只有历代帝王知晓。”

  英王顿觉双颊火辣辣疼,无心再闲聊下去。“既是父皇交代,那本王还是早些完成嘱托为好。”

  他站起身,一言不发往上爬,到最后一层,几乎手脚并用。

  两人走进天一阁时,已是金乌西坠。

  天一阁形如塔顶,墙壁修得格外厚实,没有窗,只有稍远处亮着烛光。光线乍地由强转暗,英王眼睛颇为不适。他跟在汪真人身后,越走越怵。

  这地方实在古怪。漫天笼罩着一层斑斓雾气,空气里似漂浮着数不清的五彩琉璃沙,却又非红非绿,非黄非蓝。阁里头的布置陈设极难看清,也听不到外头一点声音,仿佛彻底与世隔绝,又像根本不属于人间。

  当走到荷花池旁,才听见池子里细微水泡声。池子里四五株白荷全然绽开,开得肆无忌惮。那白也不是纯白,花瓣尖上还缀着一点粉,看着晶莹剔透,却又有魅惑人心之感。

  英王忍不住猜测,池中是否引来温泉水,不然为何水汽蒙蒙。他略略抬头,这才发现左右亮着的不是蜡烛,而是两盏长明灯,却又比大清寺里巴掌大的莲花灯亮出许多,至少,足以照亮那块人高的青石。

  可石壁上空空如也,并没有汪真人所说的两行字。

  英王疑惑看向身旁人:“这就是国运石?并无特别。”

  ☆、国运石

  汪真人扬起拂尘,长而细密的棕色丝麻在英王身前刮出一道凉风。

  英王抬手遮眼,袖子放下时长明灯已被吹灭,阁内彻底漆黑。

  “真人,这是做什么?”

  刚问出口,英王便被青石壁上两行字夺去心神。那字上银光微闪,似由一支无形的毛笔蘸银粉写就。

  他不由自主念出声:“秦萧初联姻,国盛;三联姻,国亡。”

  “就是这十二字,请王爷记下,稍后诉与皇上。”汪真人叮嘱道。

  其实国运石上的谶chèn语他已说给皇上听了,只是需秦家人亲眼见证。

  他再挥动拂尘,长明灯又亮了。“王爷,该出去了,皇上还在大清寺等着我们。”

  二人转身往外走。

  英王被“国亡”二字吓得浑浑噩噩,任由汪真人拽着他。走出阁顶才知,天光并未落尽。外头仍亮着。

  汪真人松开英王胳膊,独自踏上沿天一阁外墙蜿蜒而上的石阶。上头是一方仅可容纳一人站立的小平台,三面皆无围栏。站上去,身子稍倾便会坠入万丈深渊,需小心再小心。此台正是太一宫最高之地,观星台。

  天尚未黑,苍穹之上并无颗粒闪烁。汪真人仰头四顾,许久才寻见两颗略亮的光团,嘴角不由露出笑意。

  他扶墙而下,面色恢复如常。留在原地的英王仍倚着石墙发愣。

  山风凛冽,英王被胡乱飞起的衣袍唤醒。他昏沉沉看向汪真人,张嘴翕翕。

  “王爷,小心看路,下去的路更不好走。”汪真人提醒道。

  “真人,那十二字……”

  汪真人截住他的话头。“王爷,您只需将那两句话告诉皇上。到时候,皇上自有定夺。”

  英王再度红了回脸。是的,他不是帝王,这国运石的字本不该由他看。至于内中壸奥,更不是他该追究的。

  下到山时天彻底黑了。两人绕到太一宫后山,踩着竹筏抵达半城湖对岸,大清寺行宫。

  英王迈上台阶,瞅见上方一点星火。

  平帝等在烟渚宫后殿,殿中已掌灯。烟渚宫通风好,夏日适宜纳凉,可入夜的穿堂风呼啸,吹得他遍体寒凉。他今日出门急,衣衫单薄。

  英王进殿时,平帝正在圈椅里头端坐,双手拢在竹纹滚边的袖子里,人缩成一团。

  他一见英王便急问:“如何?”

  英王不敢耽搁:“秦萧初联姻,国盛;三联姻,国亡。”

  本以为平帝听到会不悦,谁知平帝竟开怀大笑。“太好了,太好了,天佑大景。我大景又要重现盛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