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路顺遂_作者:月藏海雾(109)

  “你怎么做到的?”

  陆景深微笑,“这东西虽说熟能生巧,但掌握了窍门,并不麻烦。”

  说着,给姜宁演示了一遍。

  冯子都笨手笨脚的,被陆景深赶去跟大黄二黄玩了。

  缫丝的架子旁,只有姜宁和陆景深两个人。

  一个教,一个纺。

  姜宁学的认真,没有发现身边的陆景深看她看得出神。

  齐氏站在门外,十分欣慰,这两个孩子在她眼里最是般配不过了。郎才女貌,又青梅竹马。

  或许再过两年,她就能做奶奶了。

  金乌西落,火红色的晚霞铺满了西边的天空,几只倦鸟扑腾着翅膀从院墙上空飞了过去,嘎嘎几声,仿似在招呼身后的伙伴。

  陆景深回神,见齐氏笑眯眯的站在门外,忙走过去,接她身后背着的箩筐。

  “去喂喂后院那几头山羊吧!”

  陆景深隐约猜到,齐氏这回叫他回家的意图,只是他未曾取得功名,一条腿也瘸了。已经不曾将她风风光光的娶进门了,这回,他不想委屈她。

  “娘,您先别说!”

  齐氏讶异,以为儿子想在考取功名之后抛弃宁娘,毕竟若是在科举应试中拔得头筹,皇宫里的金枝玉叶也是娶得的。

  

  

  

  

  

  

  

  

  

  

  

  

  

  

  

  

  

  

  

  

  

  

第48章 青衫少年

陆景深接过齐氏身上的箩筐,一边往屋后走去,一边盯着姜宁低头时垂落的一缕发丝。

  她很认真,绷着一张小脸,那发丝随着微风轻轻摇摆。

  冯子都不知对两条狗做了什么,屋后一声高过一声的狗吠,他连忙加快脚步朝着屋后走去。

  齐氏立在原地,先是看了看姜宁,又盯着陆景深加快步子,左右摇晃,并不十分稳健的身子。

  叹了口气,这三年多以来,六郎虽然面上淡淡的,仿似不把宁娘放在心里,但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他心里明明满当当都是宁娘。

  这孩子执拗,总觉得别人是同情可怜他。而宁娘这么优秀,他心里得多苦啊。

  姜宁抽完一股线,抬头见齐氏愣愣的盯着屋后,她也回头看了一眼,前院通往后院的那条小路上,种了几簇连翘,原本是姜宁在山路上随手折回来的几根树枝,齐氏见上面开的嫩黄色小花好看,就找了陶罐养着。

  后来陆玉田来家里,就把那几根开败了花被扔在桃树下的枝子捡了回来,略微修剪下就插在那块地上,没成想,就一年一年长成了一堵花篱笆。

  如今那花开的正盛,在落日的余晖照映下,仿佛镀了一层红色的光,很漂亮。但齐氏脸上却不是欣赏花该有的神情。

  “娘?”

  齐氏回神,走过来,“你陈大娘说她们织的布不好,让你为难了!”

  “怎么能怪她们呢!”

  “娘看着你这么辛苦,一点忙都帮不上,不如我们别卖布了?”

  齐氏原本很支持她做这些,今日这是怎么了?

  “是这样的,六郎马上要科考了,咱家不做买卖也能吃饱穿暖,何必再这么起早贪黑呢!”

  姜宁更加不解了,如今桑树林子有陆玉田照料,长势很好。齐氏是个闲不住的,看得出来,她也很爱养蚕,若只是为了贪图安逸,她一开始就不会同意养蚕,毕竟香袋儿的收入就足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看出姜宁的疑惑,齐氏开口解释,“妇人家,成日抛头露面,平白惹人家闲话,等六郎中了举,你就跟他到任上,操持家务,这边这么多事,你就别管了,啊?”

  姜宁皱眉,宋朝民风开放,街上摆摊的妇人处处可见,若是抛头露面就招致闲言碎语,告到官老爷那儿,这散播流言的人可是要发配异乡的。

  “是不是有人跟你说了什么?”

  齐氏沉默。

  “娘,咱这买卖做了三年多,如今又雇了几个人,说不做就不做了,如何对得起人家呢!”

  齐氏张口欲言,长了嘴,又低下头来。

  “别的不说,您看陈大娘家,原先家里穷,玉田哥的儿子想读个书都没交束脩的钱,家里成日一团吵,自从玉田哥帮咱们种桑树,嫂子跟着你养蚕,家里有了钱,这两年是不是就安稳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