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一路顺遂_作者:月藏海雾(47)

  如今他也是乐于见到陆家一家人再搬在一起住的。

  “三婶子一家虽然搬了出去,心里自然还是惦记着您一家的!”

  “这我是知道的,只是这红糖怕是花费不少,我也没什么礼可回!”说着就要递回去那包红糖。

  陆大牛连忙摆手,“大娘,这本就是三婶子的心意,您让我再送回去,三婶子见了,岂不要骂我!”

  “可这么贵重的东西,合该先给六郎补身体啊!”

  “您放心吧,六郎有吃食,不缺这个。”

  秦氏收了过去,笑着道,“只听说纯娘托你卖绣品,如此看来她赚了不少钱吧?”

  陆大牛挠了挠头,“是赚了点钱。”

  秦氏将陆大牛让进屋里,给他倒了杯茶,“这我是粗手笨脚惯了的,缝缝补补还凑合,拿出来换钱是不可能了,但你大嫂子和二嫂子的绣活比我好多了,不如下次你把她们的绣品一块儿拿了去?”

  这寒冬腊月的,乡下人没了地里的活计,男人们还能吃酒摸牌,女人们除了拉拉家常,就没什么事能做了。

  秦氏想着,这一来不能惯俩新媳妇白白闲着,二来也能给家里赚点钱。

  “这……”

  姜宁的绣品都由林二娘收了,他如今也做起了旧货买卖,而且荷包不仅利润小,游街串巷也不怎么卖的出去。

  “咋的,你三婶子的能收,我的就不能了?你是看不上我家小娥和小秀,还是对我这个老太婆有意见啊!”

  陆大牛连忙站起来解释,“大娘,您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

  “其实是宁娘,香袋儿荷包也都是她找的收货人,我就只替她带过去交给人家,这你交给我卖,怕是也得不了几个钱。”

  秦氏皱眉,那个野丫头,看着是比一般人机灵些,可她才多大,能有什么主意。

  “人家凭什么只收她的啊?”

  “这我哪知道啊,我也不懂绣花啊,要不您去问问?”

  秦氏整了整衣服,说去就去,还从大儿媳那拿了几件绣品。

  ……

  姜宁替齐氏做了一身保暖的衣物,里面用的是她从县里换回来的羊毛,既轻便又保暖,外面的布料也是上好的锦缎。

  “娘,我们做新衣也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自个儿暖和才是最重要,您就这会儿穿!”

  “可谁家不年不节的穿这么好的料子啊,”齐氏爱不释手的摸着身上做工精致,厚实温软的冬衣,“这衣服真暖和,改明儿你和六郎也一人做一身。”

  姜宁走过去抱住齐氏,闻着她身上淡淡的皂荚味儿,被她暖融融的气息包围着。上辈子那个抱着自己尸骨,沉默赶路的妇人身上也是这样的馨香柔软,只是那时候。

  “娘!”

  齐氏搂着姜宁依旧瘦弱的身躯,拍了拍她的肩膀,温声道,“自从你来了咱家,娘这心里啊,就踏实很多。”

  姜宁在齐氏怀里蹭了蹭,当年的姜妍若是没有死,齐氏会不会也这样对她。

  “娘,你当时为什么要去小河村,我家里提亲啊?”

  陆家村和小河村虽然都是永安县下的两个村子,但其实距离很远,一个富裕一个偏僻,里面的人更是八竿子都打不着。

  齐氏笑了笑,“说起来,这事儿还有六郎的功劳,我说要给他找一门亲事,他坚决不肯松口,后来烧迷糊了,也不知道说了什么,我就听到了小河村。”

  姜宁坐直了身体,这里头居然还有这样一段渊源。

  “那您就找过去了啊?”

  乡下妇人大都不曾出过远门,就算从儿子口中听到他说了什么,也不大可能知道是哪里,更别提独身找了过去。

  “我小的时候跟家里人走散了,一个人在外讨了几年生活。去过你们小河村,还记得村里有一户人家种了一棵大杏树,结的杏子个头很大,那会儿我饿的厉害,馋树上的果子,就坐在门口,直勾勾看了很久,后来里头出来个妇人,递给我一个帕子,里面就包着几个杏子。”

  齐氏至今还记得那几个杏子香甜多汁的味道,也记得那妇人白净的面庞上,柔美的笑容,她递杏子时,没有施舍的意味,仿似只是自家杏子熟了,请人尝一尝。

  也是那几个杏子,让她撑到了陆家村,遇到了六郎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