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氏闻言,立马回屋将姜宁之前做给她的那件衣服拿了出来,“听话,把这个穿上!”
姜宁只好接了过去,陆景深站在一边,没说话,临走时,递了个热腾腾的羊皮袋子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
已补全,看过的小伙伴们可以再重新点开刷新一下。爱你们?么么哒!!
第32章 风流债
姜宁他们首先去的是距离陆家村最近的薛家村,陆大牛对那里十分熟悉。
驴车停在一片空地上,三人将车子上的东西都一一摆开。
“你这会儿能告诉我买的这锣是做什么用的了吧?”
陆大牛将铜锣拿下来,用手里的木槌使劲儿敲了一下,那铜锣立马发出一声洪亮而绵长的响声。
姜宁接了过来,挑眉,对着俩人道,“堵住耳朵。”
密集的敲了十来下,喧闹热烈的响声彻底打破了薛家村宁静散漫的冬日早晨,合着这响动,远处传来几声狗吠。
接着,附近几家有三三两两的小孩推门出来看热闹,几个虎头虎脑六七岁大的孩童,围着驴车,叽叽喳喳的讨论那驴子是从那里来的。
“大哥哥,你的挑子呢?”
领头的一个孩子先开口询问,他记得陆大牛就是以前卖糖的货郎,每次只要他来,娘就会给他买甜滋滋的麦芽糖。
只是哥哥老跟他抢,娘又不肯多给,每次他就只能甜一甜嘴,但有总比没有好,所以他最喜欢的人就是挑担子的货郎。
陆大牛俯身揉了揉那孩子的头,“哥哥今天没有带糖,去将你爹娘叫出来好不好?”
那孩子踮脚,想看清车上的东西,只是他既不认字也不认得门对子。对着满车的红底黑花,四四方方薄薄的纸片子不感兴趣,只是确实没有看到麦芽糖,嘟嘴,“这是什么呀?”
“是门对子,想敲这个吗?”姜宁将手里的铜锣敲响,“若是谁能回去将他的爹娘叫来,谁就能敲五下!”
一群孩子争前恐后的往家里跑去。
“这东西还真好用!”陆大牛接过去,连带着吆喝敲了几下。
远远看到有人出来,姜宁又嘱咐了一遍分工,“嫂子,一会儿你还是就只管装,大牛哥招揽生意,我收钱,咱不能乱了!”
“放心吧,昨天镇子上那么多人,咱也没卖岔,今天在这村子里肯定不会出错。”
那些孩子叫出来的都是自家娘亲或是大姐,十几个妇人哄孩子般,远远站着,并不上前。
姜宁主动走了过去,找了一个里面唯一仔细梳过头,穿着也是最体面的,攀谈起来,“大姐,吃过饭了吗?”
那妇人见姜宁一个小丫头,瘦瘦小小,一张嘴就满脸笑容,顿时就放下了戒心,而自家孩子还在排队,便跟姜宁聊了起来。
“您家里过年要贴的门对子,写好了吗?”
“唉,咱们村没认字的,孩他爹托人去别的村求了,这十来天过去了,连个信儿都没有。我瞧你这车上摆的就是门对子,谁写的?”
“大姐,这门对子是我家大哥写的,他在秀水镇的书院读书,是个童生。这不,快过年了,给自家写了几副门对子,整个村子的人都过去求。他心善,所幸就多写了些,只是这纸墨都费钱,为了供他读书,家里已经整日吃不饱饭了,所以……”
“我懂,咱非亲非故的,肯定不能白要,只是你这门对子,一副要几文钱?”
谁家也不会两手空空,腆着脸就上门求字的,一篮子酱菜,几块好布头,也要不少钱。
“大姐,咱都是实在人,不敢多要,一副街对子十文,院内的七文,单个福字三文,您若买三十文以上,就送您一个福字。”
妇人想了想,自家大门肯定要贴那画了门神的街对子,院内的就简单些贴,一共需要一副街对子,三副院内的,这么一算刚好够再送一个福字。
“我能挑挑吗?”
“您保管挑,都是我家大哥费了功夫写的,寓意都是极好的!”
那妇人也不识字,挑拣了几张用墨最多的,回家拿了钱,喜滋滋的领了自家孩子回去了。
乡下人都爱跟风,看见别人买自己也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