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牛娘也笑着看了看姜宁的腰,揶揄的模样十足十学的陈氏。
齐氏陪着在炕上坐了一会,唠叨些家长里短,陆大牛和陆玉田就过来了。
姜宁出去,“二嫂子呢?”
陆大牛递给姜宁一朵红色的簪花,“二嫂子说她不来了,托我给你带个好呢!”
秦氏不愿过来给小辈过生辰,王秀自然被拘着不准过来。
姜宁本也没把那一家人当做自家人。
陆大牛和陆玉田给姜宁买了一盒子糕点。姜宁打开,是她最爱吃的栗子糕,给每人分了一块。
这是姜宁过的最开心的一个生辰,有礼物收,还有真心实意对她好的家人。
吃罢晚饭,陈氏帮着一块收拾了桌子。
姜宁盘腿坐在炕上,在数最近赚来的钱,齐氏的小木匣都有些放不下了,除去陆景深过完年就要交的束脩,大约还有四贯剩余。
香料都能自家种,不用花多少钱,但是她想养蚕,就得种一片桑树,院子里那片地肯定是不够种的。
但是一亩地大约就需要三贯铜钱,她肯定是买不起了,至于村头那几亩地,齐氏肯定是不会同意拿来种树的。
难道还要再等等吗,这香料也不知一年能进账多少,要想做成一个布庄子,至少得有五六亩地的桑树,
她得等多久,会不会那时候陆家村就有人种桑树了?
“这个给你!”
躺在陆景深手心的玉佩,若叫前世的姜宁来看,是绝不会戴在身上的。
纵然雕刻的十分精美,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栩栩如生,镂空的纹饰除了祥云,里头大约还嵌含了她的名字。
但那玉的成色绝非上乘,只是雕刻的人巧妙的用里头的杂质做成了停留在荷花上的蜻蜓。
这份礼物对现在的姜宁来说,过于贵重了!
“为什么送我?”
陆景深装做不耐烦的塞了过去。
转身的时候,姜宁看到他通红的耳朵尖,是害羞了吗?
姜宁抬手,犹带着体温的玉石,应是被人摩挲过很多遍,在灯火的映照下,发着莹润的光。
他什么时候开始刻的,是一早就知道自己的生辰吗?
姜宁有些不安,他大约是将他当做喜欢的人了,可她对他是没有男女之情的。
该如何委婉的拒绝他呢?
齐氏送走了陈氏,见姜宁盘腿又在数钱,笑着说她是个财迷。
“娘,你看,匣子都装不下了,咱家也算是陆家村的富户了!”
齐氏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小媳妇也太容易满足了,这点钱就让她乐得成日兴冲冲的。
转头一想,刚刚及笈的小娘子,可不就得成天乐呵呵的。
坐在姜宁面前,将匣子里的银簪子替她簪头上,“咱家宁娘长大了,该梳发了。”
“娘,我戴木簪就好,这个你戴!”
齐氏摇了摇头,“娘不戴别的,这个就是给你买的。”
齐氏头上的木簪不知是什么木头做的,乌黑发亮,纹饰也漂亮。
“娘,你这个是爹做给你的吗?”
齐氏摸了摸,笑的很幸福。
“不早了,睡吧!”
姜宁虽然没见过陆景深的爹,但从齐氏的描述和陆景深的长相,能想象出,那应该是个伟岸英俊、朴实善良的男子,或许年轻的时候,还是附近村庄最抢手的女婿人选。
翩翩少年,只怕也俘获了不少农家女子的芳心,才会让齐氏至今念念不忘。
只是世间那有令人完全如愿的事呢,齐氏和陆景深的爹虽然恩爱,却不能相守。能一辈子相守的人,却又做不到一心一意恩恩爱爱。
转眼阳春三月,陆景深已经去了书院月余,齐氏想念儿子,做了一篮子的饭菜,并着几件单衣,要去秀水镇看他。
走之前,再三叮嘱姜宁,“宁娘,我中午就不回来了,你自己照顾好自己!中午要是刮风,就将院子里晒着的谷子收屋里。”
“您快走吧,六叔在山下估计都等不及了!”
姜宁蹲在齐氏移栽的那十几枝桑树苗跟前,刚抽出的嫩芽,毛绒绒的叶子,吸饱了水分,绿的极其喜人。
这东西果然很好养,齐氏不过从山上剪回来一背篓的枝条,埋在院子里,施了几回肥,一场春雨过后,竟然都发了芽。
姜宁决定去山上转转,看有没有长势喜人的榆树或者蒲公英,她得采点叶子,试着先养一批春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