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_作者:四月流春(165)

  郭弘哲道:“二哥他们带去了些,不知派上用场没有。”

  姜玉姝在旁说:“我总不放心,事先叮嘱过:非万不得已,切勿贸然使用新药。所以,他们应该并未尝试。”

  “后天便是除夕,兄长多半没空回来了。”郭弘哲不时咳嗽几声。

  姜玉姝叹道:“军务繁忙,将士们都是身不由己的。”

  这时,潘嬷嬷迈进堂屋,扬起几封信件,笑道:“少夫人,家书!镇上的邮差托村里人捎来的。”

  姜玉姝笑逐颜开,忙接过,愉快道:“足足等了快两个月,才等来都中回信,实在太慢了——咦?”她一愣,抽出其中一封,诧异告知:“嬷嬷,这是老夫人写给你的。”

  “啊?”潘嬷嬷吃了一惊,迟疑地接过信,纳闷道:“奇了,我不识字,老夫人是知道的。别是弄错了吧?”

  姜玉姝摇摇头,“不可能。信封上明明白白写着的,让你亲启。”

  “可、可我不识字,根本看不懂。”潘嬷嬷十分为难。

  人之常情,姜玉姝急欲拆阅父亲来信,便道:“三弟,你帮潘嬷嬷看看,把信读给她听。”

  “嗯。”郭弘哲欣然答应,接过嫡母手书,好奇拆开。

  “写的什么?”方胜也好奇,探头凑近。

  郭弘哲清了清嗓子,准备读信,但粗略一扫,他瞬间惊呆了,尴尬望着嫂子——

  作者有话要说:

  郭弘哲:抱歉,这封信,我实在不好意思读出来……?(? ???ω??? ?)?

  第62章 提前圆房

  郭弘哲托着嫡母的手书,神色尴尬, 支支吾吾道:“咳, 这、这个——”

  “哦?”方胜凑近扫了扫,亦瞬间一惊, 飞快别开脸,正襟危坐, 埋头收拾药材。

  “三公子, 老夫人吩咐我什么了?”潘嬷嬷目不识丁,白盯着信笺半晌,却压根看不懂。@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郭弘哲不便启齿,烫手似的, 仓促把信笺塞给兄长奶娘,含糊答:“你还是问二嫂吧。”

  “啊?”潘嬷嬷无措地接过信, 顺从走了几步, 递给姜玉姝道:“少夫人,待会儿您帮忙看看?”

  姜玉姝在旁边端坐,全神贯注, 正在细读父亲长长的来信,浑然没多想, 头也不抬, 随口道:“嗯?好,先搁着。三弟, 老夫人写了些什么?你怎么不念给嬷嬷听听?”

  “嫂子请自己过目。”郭弘哲起身,一本正经道:“我整理文稿去了。”语毕, 他识趣地离开。

  如此一来,方胜也坐不住了,紧随其后,提起药箱说:“我、我去瞧瞧药圃。”

  “什么?”

  姜玉姝听得一怔,诧异抬头,纳闷问:“方大夫,你不是说等开春再翻耕药圃吗?这会子冰天雪地,有什么可瞧的?”

  方胜迅速迈出堂屋门槛,头也不回,径直走向厢房,“哈哈,也对,那行吧,我等过阵子再收拾药圃,明春一定要多种几样药材!”

  转眼,偌大堂屋仅剩姜、潘二人。

  姜玉姝察觉有异,不解道:“他俩怎么回事?奇奇怪怪的。”她心生疑虑,一目十行地看完父亲来信,转而拿起婆婆手书,皱眉审视。

  “老夫人究竟写了些什么?”潘嬷嬷被勾得好奇且忐忑,干着急。

  姜玉姝却久久没吭声,捏着婆婆言简意赅的手书,翻来覆去地看。她双目圆睁,简直无法置信,登时明白了小叔子和方大夫为何不自在地避开!

  “少夫人,如何?”潘嬷嬷愈发焦急,不安地问:“莫非长平出了什么意外?老夫人的身体好不好?”

  姜玉姝回神,深吸口气,脸颊不禁泛红,尴尬得无以复加,轻声答:“别担心,老夫人身体硬朗。她特地写信给你,只提了一件事。”她把信笺放在桌上,脸发烫,越来越红。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什么?”潘嬷嬷悬着心,关切问:“到底是什么要紧事儿?”

  对方不识字,姜玉姝只得强作平静,据实转告:“婆婆说,你老是二公子的奶娘,哺育有功劳,亦年高有德,值得委以重任。如今,二公子充军入伍,边陲苦寒之地,战火未熄,他的安危,令长辈深切担忧。”

  “唉,赫钦不太平,公子旧伤摞新伤,确实令人担忧。”潘嬷嬷叹了口气,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