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_作者:四月流春(443)

  许氏愣了愣,浑身一抖,下意识暗忖:女儿是掌上明珠,丈夫是天。天,是万万不能塌的,孤儿寡母没法过日子。于是,她潸然泪下,强忍悲伤,提醒道:“诚儿说得对,你是一家之主,绝不能出事,坐,快坐下歇会儿,瞧你,脸色都变了。”

  “还不是被你们气的!咳咳、咳咳咳——”姜世森千愁万绪,咳得直不起腰。

  许氏母子吓一跳,慌忙凑近,“怎么了?”

  王氏早已带领小辈走远,压根不耐烦管闲事,若非看姜侍郎和次子夫妇的面子,她势必当场发作。

  但在“孝道大于天”的朝代,姜玉姝却不能冷漠一走了之,“父亲息怒,当心气坏了身体。稍等,我去找大夫来。”

  姜世森靠着椅背喘息,说不出话。

  须臾,郭弘磊安顿好母亲和孩子,夫妻一同返回,吩咐道:“方胜,快给看看。”

  “是。”方胜打开药箱,迅速给姜世森诊脉。

  姜世森缓了缓,催促道:“玉姝,你受伤了,孩子也遭了罪,有弘磊在此即可,你去照顾孩子。另外,记得,替娘家给亲家母赔罪,转告亲家母,等我忙完手头的事儿,再郑重道歉。”

  “我明白。明诚,好好照顾长辈。”

  “嗯!”

  夫妻俩耳语商议几句,姜玉姝便赶去上房陪伴孩子,步履匆匆,忧心如焚。

  次日晌午·县衙后衙

  “哼!”

  “今天真倒霉,一大清早的,就挨了一顿责骂。”魏旭脸色难看,进屋便脱外袍,狠狠朝地上一扔。

  “公子息怒。”小厮石头忙捡起袍子,宽慰道:“沈大人是户部官员,算是您的上峰,他决定考察,底下只能打起精神应对。”

  “废话!”

  “这道理,还用你教?”

  小厮讪讪赔笑,沏茶奉上,“小人是怕您气坏了身体。”

  魏旭喝茶,却被烫了一下嘴,愈发气恼,“咚”把茶杯掼在桌上,不忿地说:“岂有此理!那三百万斤粮种,分明是姜特使做主借出去的,上头责问,倒连累我挨骂!”

  “刚发生的事儿,她还不知道呢。”

  “呵,我看未必。”魏旭挨了骂,不仅脸上挂不住,更怕影响仕途,猜测道:“她父亲也是钦差,估计沈大人看着姜老大人的面子,徇私宽容她,只责问我。所以,她不早不晚,偏偏在节骨眼上告假,躲在家里避风头。”

  “如此推卸责任,简直小人行径,委实太过分了!”

  主仆荣损与共,小厮忧愁问:“那,现在该怎么办?沈大人吩咐了,下午还要进一步责问的。”

  魏旭越想越生气,怒火中烧,拍桌吩咐:“你立刻去郭府,告诉她,出事了!如果她借故不来衙门,就是心里有鬼,故意算计同僚。哼,她若不露面,我、我也装病,装病谁不会啊。”

  “大不了,一起丢乌纱帽!”

  第166章 沮丧反省

  晌午, 郭府厨房内锅碗瓢盆叮当作响,菜肴飘香, 厨娘们正忙碌烹制午饭。

  日光亮堂堂,四处干净整洁,一切仿佛如常。

  但, 众下人虽未交头接耳,较往常却沉默许多,谨言慎行, 埋头忙活。

  昨晚, 府里出了大事,众仆或多或少清楚,二进院藏不住秘密。

  姜玉姗及其丫鬟的尸体,连夜装裹入棺,天蒙蒙亮时,郭弘磊便率领一队车马离开广昌巷, 城门一开, 立刻出城,悄悄善后, 力求不引起邻居议论,保住家人的清静与安宁。

  正房

  两个外人横死在自己家里, 自然人人觉得晦气, 王氏尤其忌讳。她连夜下令,把小孙子带回正房,暂安置在碧纱橱里, 做祖母的随时可探望孙儿。

  “弘磊怎么还没回来?”王氏坐在榻旁,忧心忡忡。

  姜玉姝弯腰,给熟睡中蹬腿踢开薄被的孩子掖了掖被角,耳语答:“他们要办的事儿多,难些时间。您别担心,估计也快回来了。”

  “唉,祸从天降,简直祸从天降!”王氏痛心疾首,心疼端详小孙子,压着嗓子说:“我可怜的孙儿,险些被疯子害了,胆子几乎吓破了,一晚上睡不安稳,梦里惊哭,醒了也哭,嗓子都哭哑了。”

  为了善后和照顾孩子,姜玉姝一宿未眠,脸色憔悴,右掌包扎着。娘家给婆家添了大乱子,她不仅颜面无光,更十分自责,凝重道:“怪我未能及时察觉玉姗的病症,若能及时察觉,我必定阻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