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之流放边塞_作者:四月流春(549)

  翌日

  天蒙蒙亮,园中草木枝叶上露珠点点。

  姜玉姝穿戴整齐,先吻了吻沉睡的长子,紧接着,赶去另一屋,分别抱了抱两个婴儿,依依不舍,反复嘱咐奶娘和丫鬟:

  “好生照顾孩子,等我回来,重重有赏。”

  众仆毕恭毕敬,争先恐后地表示:“奴婢一定用心服侍小公子!”

  随后,她辞别婆婆。

  王氏不赞成,却无可奈何,第无数次地吩咐:“女人终究不适合当官,你先去图宁应付着,一有机会,立刻辞官!”

  姜玉姝既无法说服婆婆,又不敢把孩子带去战火未熄的图宁,索性不接腔,恳切说:“我那三个孩子,请老夫人多多关照。”语毕,她朝两个小叔子福了福,“拜托了。”

  “不敢当!”郭弘哲急忙避开,郭弘轩宽慰道:

  “放心,我和三哥在家,理应照顾母亲和侄儿、侄女。听说图宁不大太平,嫂子千万多加小心。”

  姜玉姝一一应答,少顷,天光大亮,她率领若干亲信,登上马车,挥别家人,启程离开赫钦。

  车轮辘辘,朝北而驶。

  姜玉姝再度获得官职,干劲十足,“出发,去图宁!”

  作者有话要说:  且看女知县如何当好父母官!

  第204章 地头蛇窝

  八月底, 秋高气爽, 庄稼即将成熟,边塞漫山遍野草木逐渐凋零, 由绿转黄,肃杀之味渐浓。

  新官赴任, 姜玉姝一行匆匆赶往边陲图宁,两辆马车, 六名护卫带刀开路。其中, 有两名护卫是她一手教导出来的小厮,其余四名是郭府新聘的家丁。

  “驾!”车夫们曾往返几趟,熟悉道路,稳稳当当地赶车。

  连日赶路, 坐久了腰酸背痛, 翠梅捶捶后腰,扭身掀开窗帘问:“还有多远啊?”

  心腹小厮邹贵策马靠近,嘲笑答:“哈哈哈, 之前往返好几次,你仍是不记得路!”

  翠梅讪讪道:“我每次都坐车, 偶尔掀开窗帘看几眼, 能记住什么路?少废话,快回答!”

  “行行行!”邹贵悠闲晃动马鞭,笃定告知:“刚才,咱们经过了图宁驿,此处距离县城, 大概还有一百五十里。今晚到前面小镇歇脚,如无意外,明晚就能入住县衙后衙了。”

  翠梅点点头,“知道了。”

  姜玉姝靠着椅背,闭目养神,轻声说:“咱们先不去县衙。”

  “啊?不去县衙去哪儿?”翠梅一呆,纳闷问:“不是赶着赴任吗?”

  姜玉姝微笑答:“朝廷规定九月之前上任,算算日子,完全赶得及。明天进城后,咱们先去别院休息两天,缓缓神,我看看情况,再决定何时搬进县衙。”

  “好呀!”翠梅愉快说:“别院一直有人打扫,随时可以住,肯定比后衙更方便舒适!”

  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路,至傍晚时,疲惫夜宿小镇客栈,饭毕简单清洗后,早早歇息。

  与此同时·图宁县城

  县衙典史姓李,名启恭,三十余岁。

  李氏家族世居本地,人丁兴旺,虽然经历了北犰屠城,但部分人及时逃难,朝廷收复庸州后,难民陆续回乡,仍显得人口众多,而且屡出蛮横恶霸,堪称地头蛇。

  夜间,李府宴厅灯火通明,桌上菜肴丰盛,美酒飘香。

  席间并无下人伺候,只有两个男人对饮。

  “启恭,来来来,喝!”一名大腹便便的中年人,醉醺醺,红光满面,执壶倒酒。

  李启恭喝得不多,微醺,浓眉大眼,薄唇鹰钩鼻,相貌英俊。他左肘撑桌,看着对方倒酒,懒洋洋说:“姐夫,少喝两杯,你又醉了,当心回家挨我姐姐骂。”

  “怕甚?老子、老子与小舅子商量正事,并非喝花酒,那母老虎要是敢撒泼胡闹,休怪老子不客气,好、好叫她知道,家里谁才是天!”中年人浑身酒气,大着舌头骂骂咧咧。此人名叫闻希,乃图宁县衙主簿。

  李启恭皱了皱眉,叮嘱道:“孙捷走了,姜玉姝马上到任,你酒量不行,今后少喝点儿,免得醉酒闯祸。”

  “姜、姜什么?”闻希眼睛一亮,“嘭”地胳膊横在桌上,双下巴颤巍巍。

  “玉姝,姜玉姝。”李启恭呷了一口酒,含在嘴里,慢慢漱来漱去,左腮鼓起,紧接着,右腮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