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慧出了女厕,迎门碰上保洁。那保洁眼泪汪汪地跟佳慧说,“你们方总,真是个大好人……你们遇上这样的领导,真是有福气哟……”
佳慧脑袋里闪现的,是古装剧里那种有心计的嫔妃,打赏笼络下人的场景。
不是个简单角色。她有本事收服人心。连保洁的功夫都做了——简直可怕。
组里六个人,除了佳慧和田田是新来的,其他四个对方含笑简直是服服帖帖——也不知她到底使的什么手段。经常是方含笑刚刚打了个头:“杨晟,可不可以麻烦你——”
“蓝海的估值报告今晚十二点发给你。”
这时方含笑就冲杨晟甜甜一笑,嗲嗲地说,“辛苦你了啦!”
旁边田田就问杨晟:“你怎么知道方总要什么呀?”
杨晟还没答话呢,潘丽丽凑过来笑说:“床上□□过的。”
纯洁无瑕的田田登时羞红了脸。
佳慧毫不怀疑,那种近乎娇弱的亲和,是方含笑花心思装出来的。在她满面堆欢的各种讨好电话中间,有那么几个空档,佳慧看到她就那么呆呆地坐在小会议室里,对着她的电脑屏幕面无表情。那时的她不笑,脸上线条陌生得好像另一个人。
☆、31、高盛Superday
进入十二月,各大行的终面陆续开始。笑笑一共有五个“超级日”面试:小摩,瑞银,精品投行 PWP,除此以外是两个社交来的面试:摩根士丹利与高盛。
前面三个公司,因为是从网申系统走的校园招聘,都在旧金山;大摩与高盛两个面试在纽约,笑笑把面试时间分别选在周一周三。
事到临头,佛特投行指南与华尔街绿洲都已翻烂,公司资料与过往交易也已耳熟能详,但笑笑心里还是没有底。她从来不是一个有信心的人,而美国文化却一向强调自信,推崇有能力,有魅力的社交人格。
做自我反省,把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一条条列出来。长处是学习优异,专业相关,准备充分,认真踏实,有进取心——长处大概是每个应试者都有的长处;短板是社交魅力有限,英语有口音,不容易与美国人建立关系,不讨人喜欢——短板倒是结结实实的短板。
看网上前人写的面经。有一个亚洲国际学生参加高盛终面,答题流利顺畅,面试感觉良好;但面试以后的聚餐,作为主导者的 MD,频频看向另两个应试者,却单独避开与他的眼神接触。事后果不其然被拒。那个国际学生自我反省说:他平时不是社交型人格,那天为了让自己讨人喜欢一点,就努力地假笑;一群白人中坐着他一个亚洲人,他没法跟他们“建立联系”。
很明显是中国学生。可以想象中国学生坐在一群白人中间,听不懂他们讲的美国笑话,只好大声假笑,努力想融入他们中间。
多么艰辛。
笑笑觉得那人写的就是自己。
可是她又知道,她跟他们不一样。
死过一次的人会知道怎么活。
她从地狱里回来。她绝不允许自己停在原地。绝不!
她要让此生值得。
为此可以孤注一掷,破釜沉舟,全力以赴。
芬格斯坦说,做不到就装,装到你做到。但是面经里又写:高盛面试官往往可以找到一个点,连续问四五个问题,一直深入到你没法假装的地步。一个漏洞,一个假笑,一个不真诚的眼神,都可能让人不喜欢,给求职道路划上句号。
尤其笑笑申请的是投行部门金融咨询岗位;这样的前台岗位不比量化工程师,侧重考察人格而非技术。尤其像高盛这样的公司,到最后一关面试,看的就是你与公司是否“合适”。
笑笑试图在纸上列出面试官中的理想人格特质;旁边写上自己的真实人格特质;两边特质连线,努力把真实人格向理想人格靠近,推论要在表情,笑声,举止,谈吐,叙述模式做怎样的改进。
于是最终的问题就变成了:如何真诚地假装,或者如何假装真诚。
Quora 上有人总结高盛职员的人格,是稍稍内向,但富有社交魅力的;自信但不亢奋的;强调集体主义,说“我们”而非“我”;他们擅于倾听,总是能很快明白对方在想什么,但对于自己的想法,却吐露得很慢;他们有能力但绝不强势,起码不会在表面上强势,他们谨慎避免批评同行,尽管他们心中的确对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和标准;当作为管理者的期待没有实现时,高盛的老板不会像电视剧里那样对员工大吼大叫,而是悄悄让他们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