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比起许贵妃那种纯粹的恶毒狠辣来,于次辅这一招还真是高明了许多。他不过是稍微拖延了一下地动的消息,然后再把这一个两难的选择送到太子面前,由着太子来选。
这不算阴谋,几乎可以算是一个光明正大的阳谋了。
事实上,若非有姬月白在,以太子平日里的心性,想必也就是敷衍似的转一圈便会直接回京。到时候,于次辅再弄出个什么万民血书,或是更狠一点,直接暗中挑动这些活不下去的难民犯上作乱,使人借此弹劾太子赈灾不利........
只怕,等到那个时候,太子都摸不清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作者有话要说: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这一段我其实还没彻底理顺,不过写起来倒是顺了一些,大概我也抓住了游丝般的灵感233333
所以,晚上还有一更,大家稍等~
第129章 群策
想通了这里面的关键,姬月白倒是对说服太子这件事有了些把握。所以, 她现下反倒没有开口的冲动而是抿了抿唇, 准备等其他人走了之后再与太子细细分说。
姬月白终于如太子所愿闭了嘴,可太子却没觉得有多高兴。
他听着跪在身前的孟其昌说起城外难民的种种事情, 再看一眼身侧闭嘴不言的姬月白,心里反到是更加憋闷难受起来:叫她闭嘴的时候不闭嘴,现在惹出事来了, 她倒开始学人装乖了?
看了姬月白一眼, 太子微微眯眼, 眸光渐渐冷沉了下去。好在, 厅里还有其他人,太子也没立刻发火教训妹妹,反到是转开目光, 先与孟其昌等人细细的说了几句, 让孟其昌回去好好想想如何安置城外的难民,明日再递个折子上来——既然他都已经知道了这事, 若是不管自然是不成的。
当然, 太子也不是真的傻子, 自他入了东宫之后,平日里也随皇帝理政,多少也知道些君王制衡的手段。
如今朝中于党与谢党彼此对立,这里头未尝没有皇帝的推波助澜。毕竟,无论谢首辅如何的忠君爱民,又或者于次辅如何的体察帝心, 在皇帝看来那都是靠不住、信不过的,总也要有些制衡和防备,省的叫下头的臣子反得势压到他这皇帝头上。
有皇帝这个亲爹言传身教,太子旁的没学多少,这方面倒是有些体会,心念一转,又觉得这事情不能全交给孟其昌一个人,否则很容易被人糊弄。于是,他便又叫了巡抚江未明上来,让他也写一份安置难民的章程呈上来。
等交代完了,太子方才端起茶盏,显出倦色来。
不必太子开口,这些官员皆是人精,见太子有送客之意自不敢久留,孟其昌立时领头行礼告退。
等到那些人都走了,太子方才抬眼去看仍旧站在自己身边的姬月白,手上微微使了个劲儿,茶盏便被他扔了开去。
只见那薄如蝉翼的青玉茶盏从空中摔落,落在地上,发出极清脆的瓷片碎裂声,直接便碎成几瓣青玉瓷片。被热水浸泡得微微展开的茶叶片顺着茶水往外流,若有若无的茶香则顺着热气不断地往上冒。
太子丢了茶盏,然后才从袖子里取出一条素白的帕子,慢慢的擦着自己毫无水迹的手,淡淡开口道:“皎皎,你知道你今天究竟给我惹了多大的麻烦吗?”
姬月白看着太子那张冷沉的脸,不仅不觉得害怕反倒有些想笑:只有色厉内茬的男人才会在别人面前摔东西示威,好像这种暴力行径能够显得他多厉害似的........
事实上,真正的强者从来是无需作势,更无需多言。
便如前世的傅修齐。
当时,他独自一人前来探望,只着轻袍缓带,简朴至极。哪怕是对着病榻上的姬月白也是姿态平和,言语沉静,从容不迫。
纵然如此,当时病榻上已病得昏昏沉沉的姬月白还是第一眼便觉出了这人的不简单,再看见他脸上的面具,立时便猜出了他的身份。
真正的强者无需作势,更无需多言,因为他们本身就代表着足以令人敬畏的强大。
不过,眼下事情紧急,姬月白虽然瞧不起太子这拿腔作势的模样,但还是很给面子的忍住了没笑,反到稳住了声调,生态恳切的开口解释道:“皇兄,我这么做都是有原因的。”
太子挑了挑眉,没有说话,只抬眼盯住了姬月白,面色仍旧是沉沉的。
姬月白并不怕他,自是气定神闲,就着自己前不久打好了腹稿开口道:“皇兄应该也已经知道了——那个在朝中提议让皇兄来江南赈灾的官员乃是于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