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世新闻上这种事还少吗?有人上来就捅刀子,抢了人就走。地上被捅的人就算当场没死,也有失血过多不治身亡的。
她狠心的想着,不能心软,这种事情不能赌,如果可以,连同那些团伙,都要一个不留!
她想想自己的表现,觉得不后悔。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二十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初发生的案件很…让人震惊,有些事情在我看来很不公平。犯了案子,惩罚的不重,判个几年就出来继续犯案的真的不少。个人意见,情节严重的和一些典型就不该放出来,只会让受害人越来越多。
模仿者众,犯罪成本太低。
第12章 两辈子的老师
到N市的警局做笔录的时候,文静在休息室由女警陪着。
“妈妈,很快就过来。在这里等等!”
“嗯,我知道了!”文静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人到中年的警察安抚的冲小朋友笑笑,“乖,这里的阿姨会陪着你额!”
文静很安静的扑闪着大眼睛看着他,很乖巧的点点头,“我在这里等妈妈,不会乱跑的。”
于莹也只是填了一份表格而已,她的问题其实一目了然,但此刻犯罪嫌疑人在医院抢救,当事人只有她一个在。后期这个案子还要等在医院的抢劫犯醒来进一步审问他,过几天于莹到时候还要回来。
N市和c市接壤,再继续上路一趟大巴车就足够了。
这点路程对她来讲没有问题,但是文静晕车,这一路再无暇欣赏风景。
到了c市外环东路文静就迫不及待的跟着下了车,文静在车上难受的呼吸不过来。
下了车,她们就在站牌等着联系到的人来接。
说也巧,跟于母说出要来c市的想法时,于母立刻想到了文老师似乎也正在c市,两家三代的交情,到了这一代因为于父去世搬家,这渐渐的远了一点的。
她当晚就去老文家串门,联系文老师帮忙。
从提议去c市到找到人帮忙落脚,一切顺利的不可思议。
她在想来c市前也没有想到,初中教过自己的恩师竟然不做老师,连带着一位师兄进了出版社!
据师母说,他们呆了一年,老师留下了,姓刘的师兄下海跟着别人做了书商。
这个时候进出版行业可是很对又很难的一种选择,出版社各类文学性刊物居多,但有些获奖作品的出版发行也成不了畅销书的。
就说以后几十年,有多少获得矛盾文学奖的作品也并不为人所知,名作不是跟畅销书、而出版社的盈利也是和畅销书挂钩的。
□□过去多少年到现在,文学才有了兴起的苗头,但可惜的也只是苗头,半个文化市场都在被国外的文学作品冲击着。
这几年有多少现代朦胧诗兴起一时,又有多少人根本读不懂朦胧诗?
反正于莹是没有这么多文艺细胞的,她最闲的时候,也只是看看女儿摆在家里的小说和报告性刊物。文坛的论调很多她都不理解,但畅销书的种类无非就是那几种。
说起来,于莹前世也没有文老师做出版的记忆,只记得文老师是后来开超市出了名的。
转而一想,也许出版社只是文老师漫长人生中的一个小小的插曲,他自觉没有什么成就、不值得一晒,所以亲朋不知道也就正常了。
论起来于莹也只是文老师教过的众多学生的其中一个,顶多是本家在一个村子的远方亲戚。此刻的文老师无疑是又一次帮助了她,不论是看在她爸爸的交情上照顾她,还是纯粹的想拉自己的学生一把,都让于莹万分感激!
文老师前世今生都做过她一段时间的指路人。两辈子啊!这种小的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概率都能与遇上,不得不佩服这种缘分。
于莹敬畏这种缘分,更佩服文老师这个人,他一辈子的尝试不乏冒险,但相对来说也是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的老师早早帮她安排好了距离日后工作地点不远的房子,小居房,这里房租对于现在的于莹也是很合适的。
文老师已经帮她垫了一个月的房租,于莹知道后很感激,但文老师并不要她还的钱。“你要是觉得过意不去,进了出版社好好干!好歹你也是个大学生,多给老头子长长脸就行了!”
“老师,我这次全亏了您能伸援手。要不……”
文老爷子笑着摆摆手打断了她,“行行行,你就别给我戴高帽子了!就算是你安顿下来,也就是费点功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