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知道你要来,你师兄可是准备了一桌子菜要给你们接接风呢!”他看了看一边的小女孩,笑了笑:“文静倒是长大了!来,让爷爷看看,还记不记得我了?”
文静懵懵懂懂的看着他,有点想不起来,但是她记得妈妈的话,叫人就对了,“文爷爷好!”
“好好好!走,爷爷带你去吃好吃的!”
饭局就是熟悉交情的地方,尤其还都是老乡,话题自然不拘泥。
文老爷子和师兄给她讲讲C市的新见闻,和他们各自的际遇;于莹听着,偶尔也讲讲家乡的变化。因为带着孩子的缘故,天色不晚就散了,于莹抱着文静这小东西,她的头正一点一点的、显然困极了。
第二天就忙活起来。
于莹是文老师带着进了出版社的,因此,她的行为影响到老师的风评。她是相当不愿意给自己的恩师抹黑的,不到一个月,于莹就在文华出版社站稳了脚跟。
新人总是更被关注和严格要求的,尤其于莹是个美人,北方个子中等的美人一旦到了南方总有一种无形的侵略性,不过于莹自己不自知罢了!
某些时候,她又是个要强的,闻声细语与她绝不挂钩,她做事情向来果断,喜欢大开大直,这种和当地女子截然不同的行事风格最初让她不受欢迎。
尤其,这是在出版社!
前辈和主管都不喜欢太冒进的新人,相比其他人早半步的是天才,别人早两步的是疯子。没有人喜欢与疯子相处!
所以于莹的前几个月做的并不是利用自己的先前眼光提议什么,只是跟着前辈们,尽量让人挑不出错处,又恰好的显示了自己的学习和踏实肯干的态度。
对于这个年代的新人,这就够了!老生常谈,但很实用。
学历并不能代表什么。大家看的是出版刊物!
她的大学专业和文学不沾边,也没有在哪家报纸上出过作品,因此最初就低人一头,并没有资格负责普通报纸上的一块板面,只能跟着跑外勤,拿书的发行权。这跟作者和书商有是有洽谈的,刚接触的于莹跟在一旁默默学习这个对她来说完全新的行业知识常规。
过了接近两个月,几乎能跟同事协作一定的任务了。这才算是入了个门!
这其中经过多少辛酸自然不消说,但历经过前世倾轧的于莹看来是很幸运的。
幸运的赶上了潮流的尾巴!
这个月底,于莹拿到了第一个完全自己谈下来的书条。
作者有话要说:
啄啄:难道我写的太平淡了点?
第13章 出乎意料的合作(捉虫)
c市的城区已经在规划中,地产老板赚了又赚,每年的身家成千成亿的长,地皮炒的火热。
但是眼红的再多,也赶不上前人的敏锐眼光。
早出手的都算先行者,先人一步总是有肉吃的。
做生意的姓郑老板写了一本书,姑且不看内容,但是这个话题就够吸引人了。
郑建国是谁?
军区大院的二代,郑老头子的侄子,就不算背景,单看看人家现有企业成就,不靠家里,从小企起家到现在的市值,这也是个改革开放后的弄潮儿了,直到现在人过半百,资产也是C市乃至全省地产界数一数二的人物。当真了不得!
谁不想向他取取经?
他写了书?写了什么?会不会有自己做生意的秘诀,不不不,谁会把自己宝贝的生意经写出来呢,但著名企业家写的感悟,不管怎么说,都值得看一看!
书还未出版就有人开始打听起来了,俨然是要成为畅销书的节奏!
于莹跟着老前辈预约了时间,想抢着拿下发行权。
不论怎么讲,这可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同行业的竞争者都瞄准了这个,不知花落谁家了!
罗湖的景逸别墅区前停着各类的车辆,但都是等在外面进不去。
别墅群建的依山傍水的,让人不禁心驰神往。
可这里的房价不是一般的贵,九几年建成到现在,价格一升再升,最先住进来的几乎都是c市有权有势的相识人家。
能在这里有套房产几乎算是财富的象征了。
罗湖区的别墅和高档民居房都建到第三期了,依旧买的很火。
也有人对此嗤之以鼻,房子够住就行,何必买的这么好?几十年后房价成天价,不提有多么悔不当初了!
此时因这次的郑建国写书,连带着商人的形象都跟着被无形的美化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