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白富美_作者:肉燃燃(1320)

  “我不支持你的话,那你的作坊场地是从哪里来的?你第一单生意,你以为是谁给你买的,东西我都拿去我们食堂里用了,我不支持你,不给你开证明,你连营业执照都办不下来,还有这次广交会,没有厂里的介绍信,你能过来?陆柏薇,做人不能这么不讲良心。”

  旁边还有围观群众听出来点意思,好心劝着陆柏薇:“大妹子,两口子吵架别动不动就离婚,我看你家男人就挺好的。”

  冯玉铸又是问:“你还想要什么支持,你说清楚,能够做到的我就做,这离婚的是,我坚持我也不阻拦,我就是想知道个究竟。”

  陆柏薇抿着唇,拳头握着,觉得心里无比累和憋屈。

  什么支持?

  他能够给得起什么支持,不捣乱都不错了。

  他要是能给,那她明明是做着跟以前同样的事情,当初就能够一帆风顺,现在却感觉举步维艰,特别疲惫了。

  她梦中的记忆是改革开放之后,她在红星公社办了个作坊,招了几个相熟的村妇当帮工,厂房就是原来的小学旧址。

  村里一开始都没有要租金,那破烂学校闲置着也是闲置着,但人心不足,霍国安还想着往作坊塞人,她给了租金后将一切交割清楚了,又撕了几次,最后说清楚再这么靠关系塞人她宁可将作坊办在其他地方去,这才扼制这种全作坊都是亲戚带亲戚不服管理的混乱局面。

  当时她还在三花宾馆上班,工作也没有辞掉,利用上班几年建立起来的人脉,不仅能够弄到完美鲜料的原材料,而且销售也根本就不愁,直接往三花宾馆内销再加上里面的外地客户,这名气就打出去了。

  第648章 岁月悠悠【9】

  竟市还是侨乡,改革开放之后很多侨胞回来,直接在市里她的产品就能够往外省和国外销,作坊很快就越做越大,后来又率先办了厂,她就靠着完美鲜料就赚了第一桶金。

  再后来,经济开发之后很多企业都面临改制问题,改好的能腾飞,老旧落后的,比如三花宾馆这种就面临倒闭了,当时她卖完美鲜料赚了不少钱,就直接将宾馆给买下了,然后大刀阔斧的改革,建立了现代化的新式酒店的管理模式,事业开始起飞。

  依托三花宾馆和完美鲜料调味料,她成为私营代表典范,受到省里的大力扶植,再后来跟省里共同投资城市建设,涉及的产业不光是酒店和调味料,还有超市、商场、房地产……

  而如今,这落差不可谓不大,陆柏薇也一直在进行对比和反思。

  以前她觉得梦中的辈子都是靠着自己一个人在打拼,霍庭没有给她任何的帮助,后来她想扩展事业的时候,霍庭宁可是拿钱买回沈家的东西都不帮她。现在在钢城建作坊之后,她才觉得丈夫的身份就是一种无形的帮助,冯玉铸和霍庭的身份地位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她的事业发展。

  在她的记忆中,当时霍庭是市公安局的局长,办营业执照什么的,开介绍信什么的,简单的她都没有印象,哪像是冯玉铸还将做的这点事情扯出来正儿八经的说,这也值当?

  而冯玉铸也就是在那个小厂里还有些话语权,出了厂就不算什么了,钢城里多的是这种小厂子,而且他们那个厂吧,主要是给大厂做代工,大厂的业务多了,往他们这边分点儿活做,做完了往上面一交就行了,就是内部往来,跟外头生意往来的也不多,跟国外往来的就更少了,给她带来的优势实在是太少太少了。

  再一个客观条件上来说,以重工为基础的钢城,跟竟市那种农业为主偏轻工业的城市环境也有很大的差别,短时期内在钢城干个体户的难度还是很大,除非她将手上的配方交出去,借助调料厂的平台说不定能够来快钱,但这明显是个下蛋的母鸡,她不想直接给宰了,还分一大半给别人。

  可她为什么会跑到那么大老远的东北去?

  归根结底这也是冯玉铸造成的,因为他欺骗了她。

  他骗了她,人又没本事这就算了,还喜欢指手画脚、管东管西,而且家里还有一堆的极品事儿……这些原因造成了现在的局面。

  虽然生活艰难,但是再难,她也已经成功的跨出了事业上的这一步,为什么还要拉着几个只会给自己添堵的人呢?她实在是对这些人厌恶极了。

  但是这话不能直接这么说,陆柏薇就道,“你家的亲戚只会给我扯后腿,我累了,不想整天应付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实在是适应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