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如昭华_作者:斯月一(10)

  午时三刻,隐隐约约惊天裂地声自脚下传来,围观百姓感知,兴奋地伸长了脖子向南望去。

  烈日当头,遥遥鼓乐齐奏,正是大军未至,恺乐先行。

  十二辆战车分作两排自明德门平流缓进,车上各置腾龙大鼓、铙鼓、羽葆鼓等,武士持槌之手安放鼓上。战车之后,八列人马紧紧相随,左四各持琵箫钲笳,奏凤鸣鸾;右四手执黄钺、方天戟,仪容庄重。

  忽来破空一声弦音,再开乐舞。武士骤然身动,动作整齐划一。顿时大鼓震天响,律吕奏八音,似能传声百里,以达天听。紧随其后的歌工精神抖擞,高亢歌唱《破阵乐》:

  “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北上二十万大军,自得胜后,除玄甲、神机、神策、神武等京畿大营十万将士外,其余十万兵马各回州府大营,例行封赏。大军昨日已抵达上京,于城外二十里处扎营。今日入城行军礼之兵士,不过十分之一。

  恺乐之后,万人行军步伐裂石穿云,围观百姓群情激昂。欢呼声随着大军前行一路向朱雀门传来。

  大军即将行至朱雀门时,柳如卿踮脚相望。众人激动不已,不断推搡着向前挤去。沿途金吾卫不得已长矛相接,阻止闲人踏入,以免发生意外。

  鼓乐之声,声声入耳;凯歌齐唱,气势雄浑。再往后看去,十二对旗帜开道而行,旗杆上缀牦牛尾,下缀五彩折羽,在艳阳照耀下风采夺目。开道旗后,十二面黄牙旗高悬空中,缓缓前行。旗上黑线绣着“殷”字图样,在烈日下欲腾云而去,动魄惊心。紧随其后的,还有青、赤、白、黑四营军旗,在晴空中如四色飞雁,排云冲天。

  三军之前,一人银盔红马,剑眉星目,冷峻面容丝毫不为欢呼声所动,红色披风随着马蹄声声微微浮动。十数将士骑马在后,四营兵士列队相随。再看锋戈利矛随护左右,军容整肃。整齐划一的步伐声,如同踏在众人心弦之上,震动人心。

  众人高呼呐喊,三军将士目不斜视,双眼齐齐注视着领军之人,只待他一声令下。

  柳如卿心跳如雷,两旁震耳欲聋的呼声她仿佛全未听见,双眼紧盯着领军之人不放。

  那人一身戎装,安坐在“奔虹”之上,面容波澜不惊。之前也猜到他们身份不一般,以为今生无重逢可能,却没想到再见竟是在这等场合。

  她望着殷元昭的背影,和在云安绝尘而去又有所不同。那时他伤未痊愈,细看之下还能分辨出身形不稳。她还曾揪心数回,如今想来却是多余。

  许是日阳太烈,或是被百姓热情感染,看着大军前行,柳如卿心如擂鼓,脸上烫如火灼,一路向下燃着她的心魂,整个人就要晕眩过去。

  “如卿,快看!”林燕飞揪着她的衣袖,伸手向前指去,兴奋地朝她喊道。被她一叫,柳如卿方堪堪收回神思,往朱雀门望去。

  大军已行至朱雀门前,殷元昭与众将翻身下马,霎时只闻得铁甲涌动之声,却是万人同时单膝下跪,三呼万岁。

  其声之高,压过鼓乐齐奏;其行之疾,恍如云走风驰。柳如卿同围观百姓一起,被这声音冻住,欢呼声立时凝结。众人仿佛如临战场,亲眼见着腾腾杀气的血肉厮杀、浴血奋战,被凛然场面所惑,动也不敢动。须臾城下亦是齐呼万岁,她才如梦初醒跟着百姓俯首叩头。

  嘉平帝站在城墙之上,城下高呼万岁过后,四处静谧无声,在烈阳下更显军威肃穆。

  不过片刻,嘉平帝遂让随侍内官宣读露布,使战胜消息天下遍知。遣礼部侍郎奏告天地、宗庙、社稷、岳渎、山川、宫观及在京十里以内神祠,以贺大捷。又令众将进宫,论功行赏,于永宁殿摆宴庆贺。命兵部尚书、礼部尚书代天子于城外犒赏三军,酒宴伺候。

  随后銮驾离去,百官紧随。除受赏将士外,其他人均回城外军营,离去时大军依然肃穆,令人不敢靠近。直到瞧不见末尾的兵士,围观百姓这才渐渐散去,然而兴奋之情却未消失。林燕飞和柳如卿回济世堂途中,讨论大军凯旋之声不绝于耳,与有荣焉。

  深巷一座宅院,松柏葱郁,凛然气氛与朱雀大街截然不同。

  宅院内仆婢不多,个个敛神屏气,不敢做高声语,唯恐触怒书房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