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如昭华_作者:斯月一(123)

  自疫病爆发以来,上京病亡已逾两千人。这几日最怕的就是徐少敏谴人来报,又增加了多少病患。每每看见兵士领着患病的百姓走入,想着过不了多久他们的生命或许就要终结,让人惆怅不已。

  “也只是凑巧罢了,只盼疫病能过去。”

  两人相视一眼,随即一叹,知道并非一日之功。

  林燕飞打起精神,整了整神情,轻轻叩响房门,道:“我们进来了。”房中安置着三名试药人,还有一名医徒随时记录他们的病情。

  三人病情十分严重,满脸痛苦地缩在床上,听见她们进来,也只是艰难地抬了抬头示意。先前提起试药,他们几人率先同意,还说只管放心大胆地用药,大不了死马当做活马医。

  柳如卿三人各自捧了药碗到他们跟前,柔声道:“许太医重新拟定了药方,一定会好起来的。”

  待三人喝了药,柳如卿这才为他们诊脉,察色观声,然而又是一次失望而归,三人的病情并无好转,甚至隐隐有阳气离散之兆。

  柳如卿掩住心伤,细细叮嘱了医徒记录三人服药后的反应,拉着林燕飞回到医署。两人来回几次,又为病情略轻的几位试药人送去汤药、问诊。

  回程的路上好不容易得了空闲,林燕飞问道:“方才我闻药中味道,可是加了附子?”

  “有何不对吗?”

  林燕飞皱着眉摇摇头:“有些惊讶罢了。莫非许太医认为是寒症么?”

  “之前以为病起燥热,以半夏、南星不也无用。”柳如卿叹道,“姑且一试吧。”

  两人闲话未完,刚踏进医署便得了消息,道是白夫人让她们速去东街和北街。两人忙分头而行。原是疫病日嚣尘上,越来越多的百姓染病,各个里坊受命严查,将隐匿之人全都送来。

  “你们这群庸医,快放我回家。横竖都是一死,不如和家人团聚。”柳如卿刚走到门前,就听到内中一道稚气的声音吼道。她循声望去,只见榕树的枝桠上爬着一个少年,十一二岁的模样,一身锦衣被折腾地勾了线。也不知是方才闹的还是因病发热,整张脸泛着不正常的红晕。

  一名兵士仰着头站在树下,另有两人架好了梯子正待往上爬。原来其中有人颇为固执,趁着不注意计划溜走,被兵士逮了回来,大夫替他诊治时又极不配合,闹得庭院中一片狼藉。

  白夫人和其他大夫正为新来的百姓诊治,见她前来,忙道:“还不过来帮忙。”

  柳如卿连声应了,耐心地问了众人的病情,将他们带到房中安顿好,根据病情轻重及表现,取了退热、止咳的汤药给他们服下。又端来凉水打湿巾帕,为高热不退的百姓敷上,还不忘叮嘱若有不适记得随时传唤她。

  诸多事项尚未道完,屋外忽然传来“咚”的一声响,柳如卿劝住众人好奇的心思,出了门一观究竟。

  躲在树上的少年横眉怒目,一脚踢翻了搭在他身边的长梯,鼓着脸不说话。白夫人等人应是见劝不动他,下一处还有许多病患,早早就离去了。

  “这是哪家的小公子?”柳如卿扶起摔倒的兵士,低声问道。

  杜海中刚摔了个四脚朝天,起身拍拍灰土,“呸”了一声,道:“兵部严郎中的幼子,前两日一直被藏在家里的,真是一家人都不要命。”

  柳如卿安慰地朝他笑了笑,走到树下说道:“严小公子,折腾许久怕是饿了,不如下来用点吃食。”

  此时已过正午,严若明被她一提醒,方晓得饥饿。尤其是他已经对峙了许久,整个人头晕沉沉的,透过碧叶缝隙往下看,只觉得天旋地转。然而他却不想露怯,仿佛只要应了柳如卿一声,自己方才所做的一切就是一场笑话了。

  “我要回家。你们答应了,我再下去。”

  柳如卿仰着头,依稀见他面上红晕未褪,柔声哄道:“你病好了,自然能和家人团聚。”见严若明尤是固执地抱着树枝摇摇晃晃,柳如卿担心不已。片刻后突然笑道:“原来你是敢上不敢下,死要面子。”

  严若明果然经不得激,立马说道:“你胡说。我才不怕。”说着就要试探着往下爬,转瞬却又明白过来,对着柳如卿做了个鬼脸,道:“你想用激将法,我才不上当。”

  柳如卿一招不成,正蹙着眉头想法子,杜海中却凑到她耳边低声说了几句。严若明听不见他们的声音,却也知道肯定是想法子引他下去,圆瞪瞪的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树下,时时提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