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如昭华_作者:斯月一(143)

  第65章 为君翻作归来引

  柳如卿九月底搬离远香堂,住到安国公府待嫁,由太后遣派的女官教导皇家礼仪。虽是义女,但有慧敏大长公主交代,阖府上下均不敢怠慢,皆以正经的国公府小姐相待。

  赐婚旨意过后,钦天监算定良辰吉日,定于十一月初八亲迎。而后礼部请旨,拟定前五礼的具体日期。及至十月,礼部正、副使持节、册,奉制到安国公府行纳征、发册诸礼,将冠服、金银等仪物送达。

  十月下旬,殷元昭派往云安的侍从接回柳大夫夫妇,时隔年余亲人重逢,皆是又哭又笑。宫中不断有赏赐下来,除了寿安宫,又以泉光宫苏淑妃的赏赐最重。柳如卿心知是殷元昀之故,并不推辞,只请女官回宫代为谢过。林燕飞也托了人送来贺礼,言道家中频遭丧事,不敢相冲。柳如卿细细询问来人林府状况,知晓林燕飞无事才安心。肃安王府暗中送来珍珑妆奁,反被安国公夫人打趣一通,说王爷情深,生怕嫁妆薄了她的面子。慧敏大长公主闻讯,只命一切按照公府小姐标准置办,自己又拿出私房为她添妆。上行下效,三位当家夫人及子媳妯娌纷纷解囊。

  不过出乎柳如卿意料的是,谢府竟也派人送来贺礼。来人是谢老夫人身边的沈大娘,柳如卿曾见过两面。

  沈大娘立在下首,悄悄打量一会儿柳如卿,满脸堆笑道:“恭贺姑娘大喜。”

  柳如卿虚抬了抬手:“大娘客气。”

  沈大娘听她无二话,只得主动道:“老夫人听闻姑娘的喜事,命奴婢送来一点薄礼。”一边拿出礼单双手奉上。

  瑶琴接过递给柳如卿,柳如卿却是不打开,原封不动地搁在桌上。

  “麻烦大娘代我谢过老夫人,”柳如卿话锋一转,“只是我和谢府一向无有往来。正所谓无功不受禄,大娘请回吧。”说罢递了个眼神给瑶琴。瑶琴收到示意,将礼单还给沈大娘。

  于大娘笑脸滞了滞,忙往前走了两步双手推拒。不料半途对上柳如卿的眼神,让她瞬间停了动作,暗道天可怜见,这与谢琦兰何其相像。她顿了顿,胸中更为笃定,想起来时谢老夫人的吩咐,又道:“姑娘说笑了,当初仁济寺有赖姑娘妙手回春。老夫人半月来缠绵病榻,对姑娘甚是挂念,知道陛下赐婚,也为姑娘欢喜。若不是身子不许,今日定要亲自前来道贺。”

  柳如卿听她话中拿谢老夫人做名头,心内一哂,面上纹丝不动,坚持道:“柳如卿愧对老夫人厚爱,不敢受礼。请回吧。”说完起身回了寝房,留下瑶琴应付。

  不到片刻,瑶琴回来说道:“已经送走了。”柳如卿轻轻“嗯”了一声,表示知道。瑶琴见她似有心事,忙让众人悄声不要打扰。

  柳如卿心中却是浮浮沉沉,太妃之言涌上心头。谢菀华被掳的真相到底为何?

  如今看来,谢老夫人能对面貌相似的她频频示好,并非是不怜惜女儿的人,那为何当年坚决不认。就当是谢菀华那时身份尴尬,也大可悄悄养着。不让她回府。

  太妃曾派人传信,言要明真相,关键还在于谢家。又想起病迁坊遇袭,偶尔察觉的探视。莫非凶手就是谢府中人,虚报死情是因为他们要瞒天过海吗?如此看来,嫌犯岂非是……她思来想去,犹豫不决。是听从母亲之意,放下不查;还是还母亲一个清白,借此打压谢家?她推开窗,喜鹊立在黄叶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完全不解人间忧愁。她脑中两方交战,难以断下。

  直到婢女来报,兵部郎中严府送来贺礼,想求见她一面,她才回过神来。思及病迁坊之事,连忙回到正厅,命人去请。不过一会儿,琼箫领着一位妇人进来。那名妇人三十出头,眉眼轮廓依稀能看得出严若明的影子。

  孙氏近前来福身一拜:“妾参见王妃。”

  柳如卿忙拦住她:“夫人不必多礼。”瑶琴奉上茶,拉着琼箫一起退了出去。

  孙氏见状抿唇一笑,恭贺道:“王妃大喜。”

  柳如卿近日听多了相似的言词,再没了初次听闻的羞涩,闻言即道:“多谢。”

  两人各在一旁坐下闲话家常。待说起严若明,孙氏眼中含泪,再三谢过柳如卿照料。病迁坊解围之后,柳如卿曾将严若明遗物送还严府。

  “我也曾怨过。”孙氏惨淡一笑。自小当珠玉珍宝养大的孩子被带走,她不是没有恨的。严若明什么都不懂,又是小孩脾气,她生怕孩子在病前坊受苦。若不是被人抓住把柄弹劾,她的孩子怎会沦落到离世之时身边一个亲人也无。她咬牙暗恨,可惜木已成舟人已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