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如昭华_作者:斯月一(142)

  柳如卿闻言沉思了一会儿,见它毛白胜雪,道:”就叫‘团雪’好了。”那匹白马仿佛听懂人意,极是喜欢这个名字,忍不住伸舌舔了舔琼箫的脸,惊得琼箫躲到大笑不止的瑶琴身后。

  晚间殷元昭回府陪她用膳,听说白马取名“团雪”,赞道:“团雪上晴梢,红明映碧寥。意境正好。”

  柳如卿立时掩面笑倒,戏谑道:“我不过是瞧它肤白似雪,哪里想得到这么多。”

  殷元昭也笑:“怪我多虑。”他看着柳如卿如花笑靥,道:“明日皇祖母宣你进宫,你带上瑶琴前去。”但见她面露忧色,沉声安抚:“皇祖母待人和善,年前你也见过她,不必担心。”

  柳如卿知晓是为着婚事,只不过上次是随意一瞥,若要真刀真枪的对上,难免心生忐忑。

  殷元昭又劝慰几句,将太后的喜好一一点明,直到夜半三更两人才散了。

  次日清晨,瑶琴早早唤醒柳如卿,和琼箫一起帮着她梳妆打扮。因着太后喜欢温柔娇俏的女子,备下的衣裙首饰也多显温婉娇嫩。巳时刚过,宫中便来了人。柳如卿在瑶琴、琼箫相伴下,乘车前往天下最为尊敬的所在。

  自顺兴坊以西往北,即是宫城所在。入了昭阳门,越过护城河上的两道白玉拱桥,再穿过重重宫墙,方是进了内宫。

  到了寿安宫主殿之前,传唤的内侍客气地让她在回廊下稍待,自己进去禀报。柳如卿眉眼不敢乱瞟,只盯着前方的几株海棠。浅粉的花瓣躲在褐绿长叶中,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她无聊地数着面前的海棠花,待将两树的海棠数完,才听见有人前来。

  拾级而上,尚未进殿就听到一阵笑声,女官低声禀告:“太后娘娘,柳姑娘已经到了。”

  柳如卿低眉敛目,脚步轻移,到了太后面前盈盈下拜:“民女柳如卿参见太后,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不等太后叫起,旁边忽然一起笑声嗔道:“还不快快扶起来。不是太后的孙女,可见了不会心疼。”

  话音未落,女官即刻将她扶起。柳如卿这才发觉殿中尚有一人。她用余光一瞥,那名老妇人和太后差不多的年纪,通身的气派一看便知出身不俗。她正暗自讶异何人能在太后面前喧哗,女官就在耳边介绍:“这是慧敏大长公主。”柳如卿方知她是崔云之的祖母,又是走到近前福身一拜,却被她攥住手打量一回。

  柳如卿上着绣花滚边的淡紫上襦,下系杏色百褶裙,宫绦禁步压着裙摆,鬓边插一枝多宝流光步摇,当真是娇俏无双。

  崔云之先前提起云安落难遭柳如卿搭救,故而慧敏大长公主颇是和颜悦色,如今见她和谢琦兰是各有千秋,不由笑道:“我就说这孩子不差,给我做亲孙女也是好的,只可惜在我家留不得长久。”亲近的女官知道内情,闻言笑声不断,柳如卿却是不明所以。

  慧敏大长公主忙拉了她在一旁坐下,问了些家常,又提及病迁坊之事,赞了她几句,柳如卿一一应了。太后之前虽是见过,但那时柳如卿一袭青衫,比不得今日盛装。她打量一会儿,见她举止有度,暗道果然不错,便对着慧敏大长公主说道:“这事还要劳烦你费心。”

  “我早说肃安王是个有想法的,亏得你还日夜担心。”慧敏大长公主未出宫时,两人极为亲厚,故而说话之间也无多少顾忌。

  太后轻松笑道:“此事一了,哀家的心也就定了。”

  慧敏大长公主道:“就是这样才好,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我都老了,享享清福也就罢了。”

  太后又唤柳如卿近前,向她耐心解释。原是皇族的媳妇均是出自世家大族、清贵之家,她与殷元昭成婚,却不好再是平民之身,惹人议论。故而让安国公府认她做义女,日后正好可自崔府出嫁。这样一来,朝中众人也无话可说。

  柳如卿知道太后此举皆是为了殷元昭着想,心中更是感激不尽,忙福身再拜。殷元昭有太后爱护,总算不是孑然一身。

  永昌十一年七月十六,嘉平帝遣使持节抵达安国公府,制曰:惟安国公崔据之义女,质性端顺,柔闲内正,淑问外宣,训彰图史。式遵典礼,作俪藩闱。是用命尔为肃安郡王妃。

  作者有话要说:

  我忘记崔云之的马叫雪团了。

  关于册妃的诏书,参考皇太子妃、齐王妃的册封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