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正中间摆着一张长案,上立着两块牌位:“显考柳公讳文春之位”、“显妣柳母谢氏闺名婉之位”。牌位前三支清香袅袅,看卒时年月,今日正是她父亲忌日。
崔云之心想,原来她父母尽逝,难怪是她一人居住。
门外赫然便是昨夜在山上看到的篱笆小院,杂草都已除尽,还留着新痕。院里尚有一株等人高的腊梅,正盛开着,散出淡淡的幽香。自院门起,铺着青石板,连着堂屋和灶房。
寻路望去,灶房里青衫女子正在忙碌,袅袅炊烟还未升空就散尽。
崔云之不比昨日焦灼,慢悠悠地走近。
柳如卿听得脚步声,转头笑问:“他好点了么?”
崔云之却是怔住。昨晚心急又昏暗,并未仔细打量眼前人。今日一见,纵是荆钗布裙,也难掩姿容秀丽,尤其相貌和上京一人极为相似。刹那间他冒出一个古怪的念头,难道这真是命中注定?
柳如卿看他发愣,捏着筷子在他眼前一晃,见他回神,笑意盈盈地差遣道:“帮我拿碗。”
崔云之左瞧右瞧,这里狭窄,除了灶台外仅有两个木橱,哪里来的碗筷。
柳如卿瞧他脸上疑惑,噗地笑出声,离了灶台,从右侧木橱里数了两只碗出来,舀了菜粥盛进碗里,指着其中一碗笑道:“这是你的。”自己则端了碗进屋。
殷元昭已经醒了,正挣扎着坐起来。柳如卿连忙腾手上前扶住,又拉开被褥垫在他身后,方坐下来取了碗,舀上一勺热粥,轻轻吹凉,送到他嘴边。
不意对上他一双黑眸,点漆如墨。这人看着面冷,却生了一对凤眼,眼尾含情,似幽幽千尺深潭,不由自主地让人沉溺其中。
柳如卿垂眼敛住心神,对着他展颜一笑,柔声道:“你体力未复,吃点粥要好些。”
殷元昭默不作声,含下菜粥,温度正好,味道却是有点咸。
崔云之跟着进来,坐在一旁。一时间只听得碗勺清脆的触碰声。
柳如卿抽空瞥了眼,即使陋室箪瓢,这两人风姿仍在,丝毫无局促之意。
“我再去盛些?”不过半盏茶时间,一碗粥就见了底,柳如卿见他面色比昨晚好了许多,也不由欢喜。
殷元昭摇摇头:“多谢。”声音低沉,引得柳如卿心中又是一颤,脸上泛起淡淡红色。
她收了碗看向崔云之,才注意到他衣衫中也有几处颜色比别处更深,问道:“你的伤如何?”
崔云之摆摆手,道:“不妨事,多谢柳姑娘费心。”
柳如卿猜他是看到了堂屋灵位,眉眼上挑:“我叫柳如卿,你呢?”
“在下崔云之,这是……我家表哥。”却不介绍名姓。
柳如卿也不在意,萍水相逢有难言之隐是常事。眉动目转之间,见他二人似有话要说,她淡淡一笑,接了崔云之手中的碗筷,径直避了出去。
崔云之在窗前窥见她进了灶房,转身和殷元昭对视一眼,小声说道:“王爷,她的母亲也姓谢。”
殷元昭闻言一愣,刚才见她面容,心中亦是十分惊讶。
“不知和谢氏有何干系。不过我看她为人和善,不似作伪。”
殷元昭沉默片刻,道:“云之,你先回去,再派人前来接应。”
“可……”
殷元昭抬手打断他,“我伤未好,走不得远路。时间紧迫,也等不及了。你回去,记得先不要和旁人提起。”
崔云之脸色瞬变,见殷元昭闭目沉思,知道改变不了他的心意,只得退出去,拜托柳如卿好好照顾。
“你要走?”柳如卿正在灶房熬药,听得他告别,惊讶问道。
“劳烦柳姑娘照顾表哥,最迟不过三日,我必前来。”
柳如卿见他心意已定,从竹篮里取出油纸包好的蒸饼递给他,“你路上拿着吃。我不在这里常住,三日后你不来,我就带他离开。”
“多谢。”崔云之感激说道,“还有一事拜托。”
柳如卿不明所以,扬眉示意。
“请姑娘暂不要向外透露我和表哥的行踪。”
“你尽管放心。”
崔云之走到门外,尚回头注视片刻,见柳如卿眉眼含笑倚在门口,朝她深深一拜,疾奔而去。
第2章 未觉池塘春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