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大秦要亡了!_作者:青色兔子(97)

  看到这里,你要问了,武臣这么点背,当初怎么拿下燕赵几十座城池的呢?

  因为武臣也不是一直点背,至少一开始遇到蒯通的时候,气运还行。

  当初武臣领军北上,兵过蒯通老家范阳。

  蒯通就劝说县令徐公,说是让他去见武臣,能保全城人无忧。

  死马当成活马医,徐公就送蒯通出了城。

  蒯通见了武臣,调动他那三寸不烂之舌,极力陈述不杀降者的好处与象征意义。

  武臣虽然不懂,可是他身边的张耳、陈余懂啊。

  于是采纳了蒯通的建议,让徐公率领范阳归降,而一人不杀。

  周围人听说了这件事,燕赵旧地有三十几座城池就都投降了武臣。

  由是,张耳与蒯通二人相识。

  可是两人万万没想到,会在这咸阳宫中重逢。

  武臣被杀后,蒯通混乱中捡了一条命,流落到一支小杂牌军中,凭借口才,取得了首领信任。

  因近旁没有合适的大军能投靠,而首领又不是能成事之人。蒯通瞅准朝廷招安的时机,唆使首领归顺,又趁着首领临阵退缩,自己作为老二来了咸阳。

  与张耳冒名顶替不同,蒯通是真实姓名来的。

  ——虽然他也不是真心归顺。

  因为此刻蒯通还叫蒯彻,名册报上去,也没有引起胡亥注意。

  毕竟胡亥看名册时,注意力大半都放在萧何上面了。

  蒯彻何等机变,一看便知道张耳是冒名顶替,当下也不声张,两人一个眼神交换,便都心知肚明了。

  既然相认了,私底下勾手谋事便是顺理成章的,更不必着急。

  是夜,张耳把与蒯彻相认之事,告诉了萧何。

  “这下子可不止你我兄弟二人了!”

  萧何纵然担心,也感振奋,微笑点头,不忘提醒,“一切小心行事。”

  “我理会的。萧老弟放心。”

  张耳行事低调,与蒯彻相认后,也没有出格的举动。

  如此又过了七天,四十人都通过了《新政语书》的核定。

  虽然有些人背得磕磕绊绊,但到底能讲通了。

  萧何等人不欲引人注目,于是算着日子,刚好在中间时段通过的。

  《新政语书》核定结束,众人都喜气洋洋等着领封赏了。

  谁知道,上面忽然传话,要众人都往章台宫去,要殿上加试。

  那些草莽,有的苦了脸,道:“他奶奶的,背书也就算了。老子连怎么拿笔,都是这两天才学的,这一烤只怕要烤糊了。”

  旁人哈哈笑,有的心胸开阔些,道:“管他糊不糊呢!没有只选那些能写会算的去,这是陛下给咱们机会呐!只当去开开眼,又如何?”

  先头那人一想也是,又没什么损失,于是也笑起来。

  虽然这些草莽底下说话放肆,可是真的到了章台宫,被那宏大到近乎神圣的建筑一震,都讷讷说不出话来。

  皇权天授的观念深入人心。

  哪怕是这些原本的造反头子,真到了要见皇帝的时候,也不自觉恭敬畏惧起来。

  殿内,案几竹简早已陈设完备。

  四十名考生居中,李斯、冯去疾等重臣分列左右两侧,而九层高台之上端坐的,便是大秦帝王胡亥。

  众考生按照此前演练的礼仪,鱼贯而入,入席,行礼,无人敢抬头窥视帝王面容。

  胡亥俯视着他们走进来,心道,难怪唐太宗会感慨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他早已留心萧何的位置,此刻看去,却见与名册上所写相仿,是个白面膛、眉目清明的中年文士。

  看着萧何垂眸走进来,胡亥微笑起来。

  这种感觉……大概就像是在宠物小精灵里收了一只皮卡丘。

  胡亥一点头,赵高宣道:“考试开始。”

  四十人中,十余人看不懂题目,坐在位置上,或发呆,或研究竹简,还有的在竹简上画画。也无人去管他们。

  又有十余人半通不通,急得满头大汗。

  剩下十余人,都是文士或小吏,通晓题目,静心做题。

  萧何、张耳、蒯彻三人,算是这四十人中的翘楚。

  张耳、蒯彻倒也罢了。

  萧何却原本是一县主簿,简单的算术题目,是每天工作时要用到的。

  李斯知道皇帝要从中选少府之后,虽然觉得荒唐,可是也不妨一试。

  少府是肯定选不出来的,不过朝廷缺吏,选几个小吏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