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秦氏仍是犹豫,抛出她的杀手锏:“娘,您想想,刘家那秀才也是个厉害人物,那么年轻就中了秀才,以后有他铺路,还怕毛蛋读书没个指望?万一您这孙女婿以后高中了做了官,指望自己的亲姐夫拉扯可比堂姐夫好多了吧。那刘秀才即使高中不了,凭他们家财力,给毛蛋找一个最好的学堂也是有能力的,您不想想您孙女,也得为毛蛋想想呀。”
——————
想到自己最喜欢的孙子毛蛋,秦氏也没啥好讲的了,为了毛蛋的前程搏一把的心里占据了所有念头的上风。
“你这胆子啊,真是太大了,你居然想到让雪娟和大丫同一天嫁人,出门之时给换人的招数,你说你咋不上天呢!”秦氏还是要摆摆婆婆家子教育孙氏一番的:“老王头那边还好说,糊弄糊弄就过去了,万一刘家不认账,过来闹了咋办?刘家那孩子你也见过了,我看他对雪娟也没有情谊,你非要把雪娟塞给他,一辈子的事情,日子不好过又咋办?”
说到底,秦氏还是担心雪娟以后的日子不好过。
“哼,这小丫头片子自己愿意的。”孙氏鼻中透出怪怪的音:“她若不愿意我也逼不来,再说刘家家大业大,孩子都嫁过去了,他们能当场反悔?那多丢人呐,您想想,新娘子挑完盖头都拜完堂了,新郎官都喝的迷迷糊糊,好事做完全套,他就算后悔又咋样?”
孙氏完全迷了心,不管不顾了:“我也想过了,男人嘛不都那么回事,做了他的媳妇了他还能退回来不成,再说了,我们雪娟比大丫可好看多了,说不定日子相处久了,刘家那孩子也会喜欢雪娟的。”
秦氏扶额,没想到这个儿媳妇自信成这样,至于她说的雪娟比大丫好看多了,连她都不能认可。
头疼了半响,孙氏亦磨了她半响,终于聊到细节。
————————-
孙氏早有了主意:“我们在老大面前也不要露出什么怯来,只说是大丫嫁给刘秀才的,跟雪娟择同一天的日子,咱家也省了一份请客的钱。”
乡下人嫁女要摆一天流水席,两个女儿一起嫁省钱,这也说的过去。
秦氏沉默着点了点头。
“倒是盖头一盖,谁知道咱扶出去的是谁?”孙氏自以为聪明:“到时一起出门,把雪娟和大丫一换,神不知鬼不觉,这成亲当日都是有喜婆跟着的,送亲自然是吹吹打打,新娘子浑浑噩噩,忙乱中新郎官哪里分得清楚真真假假?”
“嗯。”秦氏若有所思:“你说的也不错,不过新郎官要接亲,未必不要人悄悄,四喜那丫头那么精,你未必能瞒得过她?”
孙氏非常有信心:“你放心好了,四喜这丫头哪知道我们的计划呢,她在明我们在暗,她纵使再精明也万想不到我们会在那天换人!”
孙氏的全盘计划铺开,王家那边也已经打点好,说是两个丫头一起出阁,就只等着刘家下日子了,与王家一日送亲,王家只求娶到人家大丫头,听说另一方配的还是个秀才,也不说啥,迁就迁就那边的日子也可以。
刘家这边也着急要娶,日子很快就定下来了,下个月,十月初六,大吉大利。
事情便很快在李家村传来出去,李家老大老二同一天嫁姑娘,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喜事。
第17章
四喜忧郁了两天,葵水过去以后就想通了,大丫嫁的这么好,那是她的福气,自己那天真是脑子抽风才会大发脾气。
厚着脸皮磨了大丫一番又是赔礼又是道歉的,大丫哪会与自家妹子计较,也没有往心里去的意思。
想通了这件事情又一心扑在赚钱这件事情上来。
------
光死命的种地和遍筛子卖是不行的,她们家就二十亩地,她也就一双手,等到大丫嫁人了,竹器的生意得减半。
至于那快地,现在不忙还好,严铁柱那能做单一事情的人一个人还能应付的过来,等到播种收割的季节,靠严铁柱这样的庄稼门外汉,哪做的过来。况且那个时候家家户户都缺人手,就算爹回来了,带着严铁柱一起做,做到吐血也是不够的。
--------
四喜算了一笔账,家里的收成基本上分为几类:水田、旱地、养鸡、养猪、使牛、卖竹器。
二十亩地,旱涝结合的种,一年顶多能产六千斤稻谷,晒干打成米有三千五百来斤,这些米里面,一年要给奶奶那边三百六十斤,自家自留四百来斤吃,剩下只有两千八百斤左右可以卖,一斤米一文钱,也就是两千八百百文,折合银两二两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