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桑药_作者:鲸屿Freya(132)

  穿过浓密的云层,她终于看清下方的景象。下面原来是一座小城,暮色中,她能看见升起的炊烟和预备归家的行人,灯火在一幢幢或大或小的房子里慢慢地亮起来。不过怎么看,怎么有些熟悉。

  她盯着那纵横交错的街道又细看了看,才恍然大悟,同时也不由错愕,这不是青城吗,没想到她漫无边际地,竟给跑回来了。

  既是回了家乡,也是一种缘分,她在城外僻静处按落云头,赶在城门将闭前来到了城下。

  “小姑娘家家,这么晚进城做啥事体。”守门的士兵边念叨,边对着城墙上贴的画像瞄她的脸。

  清昭扭头一看,那上面画的可不正是当夜去劫国师府的四人,只是以这画师的技艺,没能画出另三人十分之一的风华。而至于她,画得倒不是不像,不过她那夜还未卸去易容伪装,与如今的本来容貌相差许多。

  那士兵毫不疑她,只说了句“下回早点”,便挥挥手将她放了进去。

  城门在身后沉沉合上,清昭缓步游荡在青城的街市上,虽然只阔别了半年,却总觉得哪里哪里都不大一样了,相比归家,她倒更像个异乡人。

  “吃面喽——热腾腾的汤面——”

  路旁的叫卖声钻进耳朵,她转头看了一眼,原来是一对夫妻支的面摊,男人煮面,女人叫卖,烟火气里透着一股踏实劲儿。

  见清昭注目,那妇人殷勤道:“小妹妹,来一碗面吗?大冬天的吃了,全身都暖和。”

  “这面怎么卖?”

  “阳春面两文钱,焖肉面十文钱,大排面……”

  清昭截断她的话头,掏出两个铜板:“一碗阳春面,谢谢。”

  “好嘞。”妇人笑眯眯地接过去,拿布替她将近旁的桌子抹了抹,“您先坐,一会儿就好。”

  清昭点点头坐下来。她其实并不饿,只是忽然觉得,如果能有什么东西让她感觉自己还有一丝活人气,那也不错。

  面很快端到眼前,素素净净,上面只撒了一把葱花,蒸腾上来的热气模糊了清昭的眼睛。她缓慢地举筷,挑了一筷子面,却愣住了。

  “阿姐,我没有加蛋。”她望着碗底卧的金灿灿的荷包蛋道。

  “我晓得,这是送给你的。”妇人笑眯眯道,“你一个小姑娘,快到年关了还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

  她丈夫在旁边也笑:“我们家红菱就这样。”

  清昭心头一暖,谢了他们,安静地吃完了面,连汤也仔细喝了,才重新上路。

  青城远不比京城热闹,一入夜,街上的人便稀疏得很,她先前见过了京中繁华,陡然间倒有些不习惯起来。不过这冷清也有益处,她大可放慢脚步漫无目的地游逛,而不必担心妨碍了谁。

  她且行且四顾,在夜色中沿着脑海里的地图,分辨青城的每一个角落。

  就是在这个街角,她因为多管闲事,和国师手下的青衣道人初次交手,结果输得落花流水,被押去了京城。

  想起旧事,她一连叹了好几口气,如果不是她一时逞强,后来的事会不会就不同呢?但想了想,她又觉得未必,这件事云涯他们必然不会不管,即便没有她被国师抓去这一节,也会有别的机缘,别的变故。这世上的事,本就是难料的。

  她按下心底重又泛起的钝痛,向前不出多远,在曾经是粮店的地方,看到一块簇新的店招,上书“广福祥”,虽然门板闭着,不过她揣摩着大约是家绸布店,不由欷歔。

  粮店老掌柜的女儿死在国师府里,在她的眼皮底下被拖走的,不知道老掌柜后来如何了。当初她不是没有怨过老掌柜,自己挺身而出救他的女儿,他却为了保全女儿攀诬她是浮桑人,不过事到如今,也不想再去责怪谁了。

  清昭顺着街道一路走到北市,这是青城买卖仆婢骡马的地方,白日里人喧马啼,热闹非凡,但眼下空空荡荡,被街边支起的棚子与堆放的干草一衬,颇有些萧瑟之感。

  她来回走了几遍,也没能确定她当年被云涯买走的地方是在那里。本来么,她只记得是在一个草棚里,街对面店铺的门板上贴着年画,是个骑锦鲤抱元宝的胖娃娃。这么多年过去,哪里还有迹可循。

  她望着被夜幕笼罩的街,眼前忽然浮现出记忆深处的画面,那一天的太阳明灿灿的让人睁不开眼,那人白衣无尘,俊美非凡,温柔地牵起小小的她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