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_作者:元月月半(331)

  大郎注意到执事的表情,好奇道:“又不用你亲自酿酒,听说三郎不酿酒,你怎么比酿酒匠还要高兴?”

  执事脸色大变,惶恐不安地说没有。

  大郎嗤一声,盯着执事,脸上写满了不信。执事见了,期期艾艾地说:“最近高粱不好收。”

  “不好收?”三郎看着执事思索道,“你的意思买不到高粱?”

  执事见三郎没生气,这才大着胆子说:“从三月中到现在,一个多月了,三天两头阴天却不见雨,乡里人说今年可能会干旱,怕收成不好,家里的高粱不敢卖,又买些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干旱?”三郎这些天挺忙,好些日子没下雨也没在意,执事这么一说,三郎仔细想想,“是有些日子了。”说着看向大郎。

  大郎没懂,就说:“天色不早,我们回去吧。”

  三郎“嗯”一声,就吩咐内侍备车。坐上车,大郎想问三郎刚才那一眼是什么意思,碍于驭手就坐在他前面,忍到宫里。

  到长秋殿内,大郎屏退左右,才问出疑惑。三郎:“咱们小时候有次干旱,然后引发蝗灾,你们还记得吗?”

  “我忘了。”二郎道。

  大郎就不是个关心民生的主儿,摇摇头道,“忘了。”

  “我记得。”史瑶也在殿内,“有四五年了。三郎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三郎:“久旱必蝗,孩儿担心今年也会发生蝗灾。母亲家乡可有消灭蝗虫的法子?”

  “我家乡直接用药。”史瑶道,“可惜那种药我听都没听说过。”

  二郎提醒三郎:“母亲家中不种田。”

  “你以前是用什么消灭蝗虫?”史瑶问三郎。

  三郎:“硫磺。不过普通老百姓买不起硫磺,一旦发生蝗灾,现有的硫磺也不够用。”

  “就没别的法子?”史瑶问。

  三郎:“有些鸟倒是吃蝗虫,可是抓一只鸟用的稻谷往往比蝗虫吃下去的还要多。”

  “鸟?”史瑶认真想想,“鸟不行,鸡呢?鸡爱吃虫,对了还有鸭。不过,鸡鸭会不会嘬稻谷和麦穗啊?”

  三郎猛地拍一下额头,“我怎么把鸡鸭给忘了。鸡鸭会啄粮食,不过,蝗虫来临时把鸡鸭赶到地里,鸡鸭就没空吃粮食了。”

  “这个法子可行。”大郎仔细想想,“父亲回来就告诉父亲。”

  “告诉我什么?”

  母子四人齐刷刷往外看,太子踏上台阶,走到门口。史瑶迎上去,“让他们告诉你。”

  三郎先说执事告诉他的事,然后说他的猜测,最后说鸡鸭,“父亲,这个法子如何?”

  汉朝百姓最恐惧的便是蝗灾,因为蝗虫过境颗粒无收。每次发生蝗灾,刘彻都睡不安稳,有时甚至忍不住祭天祈福。

  太子直直地看着妻儿,过了好一会儿,正当三郎以为太子说不行时,他笑了,“你们啊。孤这辈子能和你们成为一家人,是孤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啊。”

  “殿下也觉得此法可行?”史瑶问道。

  太子:“孤不知道鸡鸭能吃掉多少蝗虫,但有鸡鸭吃蝗虫,蝗灾过后总会给百姓留下一些。”

  “殿下明日就向父皇禀告此事吧。”史瑶道,“快五月了,妾身记得上次蝗灾好像是发生在秋收前。离秋收还剩五个月,政令传下去,百姓还得去买蛋孵鸡和鸭,时日不多了。”

  太子颔首:“孤知道。不过,也不急在一时。”看到案几上的酒瓶,“三郎,你上次拿来的酒,我还没喝完。”

  “孙儿打算给祖父两瓶,给舅公一瓶,剩下两瓶留着父亲冬天喝。”三郎道,“只是舅公这一瓶,孩儿觉得最好由祖父给舅公。”

  太子:“我知道了。对了,再过半个月霍光就去大宛了,二郎,你让木匠做的东西打算何时卖给前往西域的商人?”

  “啊?这么快!”二郎惊呼,“可是孩儿还没想好该卖给谁啊。”

  三郎:“不如让父亲的门客把东西拉到西市试一试?父亲养他们好多年,几乎没让他们做过什么,也该让他们出点力了。”说着话看向太子。

  “我没说不行。”太子笑道,“瞧你紧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