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个个是皇帝_作者:元月月半(395)

  大郎“你有没有见过曹宗表兄的儿子?”

  “见过啊。”四郎道,“祖母宫里见的,一点也不厉害啊。”

  大郎“别的大侄子厉害。我们先换衣服,父亲还在等咱们。四郎想穿什么样的?”

  “我想穿,和大兄、二阿兄、三阿兄一样的。”小孩边想边说。

  三郎一边开箱找衣裳一边说,“以后在四郎面前说话注意点。”

  四郎转向三郎正想开口,大郎先一步说,“四郎,鞋要不要换?”

  “不换!”四郎低头看看,和大郎的一模一样,说得时候都没犹豫。

  二郎怕他继续问,跟着说“四郎,见到祖父不能跑,向祖父行礼时要把手套拿掉。”

  “冻手。”四郎道。

  大郎看他一眼,板着脸说“你现在连二郎的话也不听了?”

  “没有。”四郎慌忙反驳。

  三郎“见了祖父,我们就领你出去。过几日天暖和,我们带你去打猎,你和大兄骑一匹马,高兴不?”

  四郎笑了,“我拿掉了。”举起小手给三郎看。

  “不急。”三郎拿着衣裳走过来,摸摸他的小脑袋,就给他穿衣裳。

  卫青已是万户侯,无法再封,而这次大捷多亏三郎的药包,刘彻便赏卫青黄金两千斤。没赏大郎和三郎,封大郎为代王,封地在代郡。二郎为九江王,封地在九江郡。三郎为胶西王,封地在山东。

  圣旨一出,王侯将相懵了,三个大皇孙都封王,谁为皇孙?没容士大夫问出疑惑,黄门令又拿起一道圣旨,立四皇孙宣为太孙。

  众人齐刷刷看向四郎。大郎、二郎和三郎从未教过四郎什么是怕,四郎见众人都看他,眨一下眼就跑到刘彻面前谢恩。

  来的路上三郎交代四郎,听到他的名和“皇孙”二字就要谢谢祖父,四郎不懂为何要谢,想到听话能去骑马打猎,也就没问为什么。

  刘彻一直认为四郎害羞腼腆,当着文武百官,四郎蹬蹬来到他跟前,刘彻很是意外——小孩不怕人?刘彻让四郎起来,四郎转身跑回太子身边,好像根本不知道太孙是什么。

  四郎确实不知,不慌不忙,不悲不喜,一脸坦荡,任由众人打量。众人却把目光转向大郎和三郎,两人也不意外,众臣顿时确定天家祖孙几人商量好了。

  此时自然没人上前说四郎年幼,不是嫡长子等等。心中没少犯嘀咕,大皇孙不傻啊?为何把太孙之位让给四皇孙?

  大皇孙可是想当皇孙,他当三郎就跟他抢。他俩抢起来,一准谁都甭想当,最后还是立四郎。到那时也会弄得父子反目,兄弟成仇,完全没必要。

  话又说回来,四郎年龄小,又是立他为太孙,不是太子,赶得又急,也就没有册封仪式。册文宣读结束,四郎扯一下大郎,大郎起身问刘彻他们能不能先行告退。

  按理说是不行,刘彻抬眼望去,二郎和三郎都眼巴巴看着他,感觉几个小孙子有事,刘彻就让他们退下。

  兄弟四人从宣室出去已巳时两刻,到东市就晌午了,也就没出去,转身回长秋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史瑶。

  史瑶一直认为听到三个大儿子封王,小儿子被立为太孙时,她会很兴奋。然而,今天真听到,史瑶反而有一种“终于有结果”的感觉。不过,也为几个儿子高兴。

  史瑶把四个儿子叫到身边,就说“大郎,二郎,三郎,你们现在封王了,可以出宫建府邸,打算何时起府邸?”

  “孩儿有封地,在长安建府肯定得自己建。”三郎道,“以前出过‘七王之乱’,祖父疼孩儿,给孩儿的封地也不会太大,过两年封地的税收上来,孩儿有了钱再建府吧。”

  二郎“我有钱。”

  “你那点钱只够买两间铺子。”三郎笑道,“阿兄,你还是好好收着吧。”

  四郎点头“对的,阿兄,你还是好好收着吧。”

  “你知道我说什么?就跟着学。”三郎好笑,“母亲,孩儿和大兄不在宫里这些天没出什么事吧?”

  史瑶“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别人的事改日再说,李禹撞你们的车,你们不声不响把人赶出博望苑,不像你们的作风啊?”

  “让三郎说,孩儿不清楚那一段。”大郎道。

  三郎先说历史上李禹胆子大,只是东宫家臣就敢得罪刘彻身边的人,随后才说“李禹有个妹妹,母亲知道孩儿什么意思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