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微微挑眉,这种一家团聚的场合,观这人穿着明显并非随从卫士,难道,是她那表兄彭澈?
彭澈是彭夫人的嫡亲侄子,胞兄的嫡出幼子。
彭夫人出身召陵彭氏,乃豫州汝南郡名门。可惜适逢乱世,三年前,汝南郡被扬州陈佩攻陷。彭氏守城到底,坚决不降,城破后被屠尽满门,唯独当年十六岁的彭澈费尽全家之力,才被送了出去。
彭澈仅带了十数亲卫投奔亲姑母,追兵不断,好在最后遇上闻讯赶来接人的太原亲信,被带回了并州。
并州和豫州之间,还隔了司州兖州,距离颇远。况且陈佩此人,乃当世实力最强那数位诸侯之一,彼时的太原晏氏自身尚有危机,自无力为彭夫人娘家复仇。
无奈之下只能收留了彭澈,给他在晋阳谋了一个合适职位,安顿下来。
个中种种,太原来信时,曾仔细告诉过晏蓉,她人虽不在家,但事儿却是清楚的。
果然,彭夫人笑着道:“我儿,这是你六表兄。”
“表兄在上,小妹这厢有礼。”
晏蓉特地强调了“表兄”二字,并规规矩矩地见了一个礼。实则她外出数年,早习惯了与人交往保持一定距离,“阿蓉妹妹”这个称呼太亲近,眼前虽是血亲,但用在头回见面的两人身上,她还是觉稍过了。
彭澈和霍珩不同,霍珩循序渐进,且两人并肩作战过。
她这般正经,彭澈也神情一肃,恭敬抱拳:“表妹有礼。”
说着,他摘下腰间佩玉,作为表礼。
晏蓉满意,当了这么久的皇后,她礼仪无懈可击,微笑接过,仔细看了看,才交给申媪替她收好。
“好了,我们回去吧。”
晏珣一扫这几年的郁色,眉眼舒展:“我们回家再好好说话。”
“正是,正是!”
彭夫人与晏蓉母女携手登车,晏珣晏辞骑马护在一旁,父子二人一左一右,护着车驾往前。
晏珣身体是不佳,但骑马徐行还是可以的。
彭夫人晏蓉母女窃窃私语,诉说离情,竟不觉时间流逝,三十里路,眨眼便至。
晏蓉掀起帷幕,古老而巍峨的晋阳城墙依然与往昔一般无二,她离去仿如梦一场。
也是,如今噩梦已醒,她仍然是太原晏氏的嫡长女。
进了晋阳城后,百姓自发夹道欢迎。晏氏在太原牧民数代,深得民心,今闻得使君之女回归,得以一家团圆,纷纷涌上街头,露出笑脸,竟如节日一般。
一张一张淳朴的笑脸,让晏蓉心下大慰,她情不自禁露出微笑。
位置越高,其实责任越重,治下百姓敬信晏氏,晏氏当为太原百姓撑起一片天。晏蓉当初愿意挺身而出,除了自身和家人,这些伴她成长的百姓未尝不是其中一个因素。
晏蓉面带微笑,颔首回礼。
似谪仙般的女子唇畔带笑,眸光柔和,顾盼间眉目婉转,极为可亲。百姓欢呼雀跃,一路尾随。后来,晏蓉见人越来越多,只得对正挤眉弄眼的小弟抛了个白眼,要放下帷幕。
晏辞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晏蓉看过去,不免连他旁边的彭澈一并收入眼底。后者对这个优雅如仙般的表妹了解不深,乍然见她如此灵动且大反差的一幕,他愣了愣,随即露出微笑。
彭澈大约觉得这样的晏蓉更有人气,笑意比刚才深,那张白皙的面庞更显俊秀。好些跟车的大姑娘小媳妇被晃花了眼,不知谁踩了谁的脚,人群中“哎呀哎哟”连续发出好几声尖叫。
彭夫人笑着摇摇头:“你们这几个孩子呀!”
彭氏出了名的基因好,专出俊男美女,晏蓉这副好相貌,也少不了彭氏的功劳。她放下帷幕后,见母亲目露欣慰,便随口问了句:“六表兄目前供职于太守府吗?”
“正是,那孩子初来时憔悴黯然,夜不能寐,后来让疾医问诊了半年,渐渐养好,才有了个笑模样。”
彭夫人叹气,彭澈是心病,灭门之祸,即便外嫁女如她也大病一场,万幸她有夫君又儿女,另有精神支柱才渐渐走出来,彭澈更难才正常。
“只是你表兄还未婚配,守了三年孝,如今说起来也差不多了。”
说到这里,彭夫人心下一动,忍不住看了眼搂着自己胳膊的爱女。
话说回来,她女儿和侄子成婚也是很不错的,侄子已在晋阳安家,这样的话,她女儿不就不用再离开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