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康熙回过神来就想到了此事,之前兴许是因为地震的缘故,皇后想要继续打击钮祜禄妃的事情停了下来,而背后推波助澜的人见皇后根本没有行事的迹象就只能等下去。因此康熙也松了一口气。
只是双方都不动,康熙想要查处宫中隐藏的人手更加不容易。没错,康熙迟迟不下手就是为了找出背后的人进而一网打尽。说实话一到关键时刻康熙真正爱惜的只有自己,他能狠下心以皇后和嫡子一起为诱饵调出幕后的人。
而康熙担心的是,一旦他这里流露出厌弃皇后的意思,那些人可能就不受控制,而且皇后可能变本加厉的排除异己。也不利于康熙的计划。
因此康熙对于梁九功对那个小太监的处理情况十分关心。而梁九功看到康熙竟然这么关心那个小太监的事情,不由担心自己处理的是否有差错。
梁九功就把小太监的情况一一告诉了康熙,而康熙知道小太监没有被打死后松了口气。
梁九功见皇上似乎对于那个小太监的情况极为关心,心中叫苦,而且梁九功担心有人告他一个刁状,要知道他的位子有很多人眼红着呢!所以梁九功这么多年见风使舵的本领立马运转出来。
梁九功立马跪下来道:“请主子恕罪,奴才一时不忍,把奴才那个干儿子给保了下来,还惹怒了皇后娘娘,还请主子制奴才死罪。”
康熙见梁九功突然请罪有些困惑,问道:“梁九功,你说你的干儿子?”康熙脸色变得神秘莫测。盖因在后宫里,康熙曾多次下令不准太监宫女结干亲,违者从重处置。只是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对太监之间结干亲不是那么严格,因为宫女还好说,将来年龄到了出宫嫁人还有可能有自己的子嗣,而太监本身就不可能有后代,因此康熙对于太监结干亲的事也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此时梁九功竟然亲口承认自己明知故犯,康熙就不得不处置梁九功了!
“梁九功,既然朕已经明言不准结干亲,你为何再犯?”
“奴才是鬼迷心窍,只想着老了之后有个人能够上一炷香,而奴才有没有家人,只能···只能在宫里找一个干儿子依靠,皇上,求皇上恕罪啊!”梁九功回答的涕泗横流,不忍直视。
康熙见梁九功可怜,倒是没有这么怒了。而且梁九功跟随他已经多年,康熙对于梁九功找一个干儿子养老的事情倒也不忍驳斥,就让他起来了。
“那你之前说的惹怒皇后是怎么回事?”康熙问。
梁九功见康熙把他叫起,就知道皇上对他的事情不追究了。就道:“奴才听皇后娘娘要将奴才那干儿子重重的打,奴才一时不忍心,就托了慎刑司的人下手轻点儿,留了他一条命。”
康熙闻言倒是不奇怪皇后会这么做。在康熙的眼里,皇后在刚进宫时还稍稍谨慎一些,而在皇后掌握大权之后,对于宫人颇为严苛,但康熙并没有因此怪罪皇后的意思,毕竟在康熙眼里,宫人都是奴才,不至于为奴才们伤皇后的脸面。只是皇上终究存了一些不满。
而皇后想把这个没有完成她任务的小太监重重的打也不奇怪,所谓重重的打就是把人打死的意思,康熙哪能不清楚。
不过康熙见梁九功阴差阳错的救下了那个小太监,也就没再追究梁九功的过错。
最后只道:“罢了,你这老奴去慎刑司挨十杖,再扣半年俸禄,以儆效尤。至于你那干儿子,就调到乾清宫来吧!”
梁九功见状就知道康熙已经放过他了连忙道:“奴才谢过主子隆恩!”
第七十章 行事缘由
梁九功在心里庆幸自己脑子转得快想到了这个法子,实在是梁九功担心皇上从其他人那里听到对于自己的诋毁,虽说梁九功本身就不是什么良善的人,可梁九功依然坚定的认为那些人对他都是诋毁,这实在是一个无耻小人的自我辩护。
不说梁九功内心奇怪的想法,只说之前梁九功费尽心思的在皇上面前坦白,还是因为梁九功发现皇上竟然关注起了那个顾问行,这对于梁九功来说是个不好的信号,不是梁九功担心被顾问行取而代之,梁九功还真不信一个小太监能把他拉下马,而是因为皇上一旦关注那个小太监,势必会关注到他在坤宁宫里的一番作为。
梁九功在坤宁宫里因为皇后一句骂太监的话,一下冲动的把皇后给顶撞了,即使他的话在表面上根本看不出什么证据,可是只要明眼人一听,就能发现梁九功在其中的阴阳怪气,到时根本不用什么证据,只需要皇上仔细的调查其中的事情,就能发现梁九功在其中的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