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亏得这事虽然丢人,却没耽搁六皇子及冠之後封郡王,要不然……
杨恩禄嗤笑一声截断自己的思绪,再瞧瞧递到眼前的那封帖子,不打算接这烫手山芋。
他把手一拢,打哈欠道:「送进去吧。」
「是!」那送帖子来的宦官边应得乾脆,边在心里头骂:杨恩禄,你这个胆小没义气的孙子!
帖子送进去,孟君淮接过去打开,见到落款人就皱眉。
那宦官不敢喘气地偷瞄他,心想,这要是大早就触霉头吃板子,他非得把这帐记在杨恩禄头上。
孟君淮自然没注意宦官的心思,他看完十皇子送来的那封又看了另一封,同样先看落款,看完後眉头皱得更紧了。十弟这是黏上他了!
按理说,柳氏的这封帖子他可以直接压下不提,理由是现成的,明面上的规矩,和郡王妃走动的多是郡王妃、皇子妃,或者官员家的嫡夫人。侧妃要找人闲聊解闷,也该找侧妃,别往妻室上攀。
可他想想,十弟这麽做还真不好挑理。自宠妾灭妻那事之後,他府上的正妃不是自请废位了吗?现下他的正院正空着……
十弟这意思是想把柳氏抬起来?
孟君淮想到这,就换了心思。这是命妇的事,他打算直接把帖子交给谢玉引,看看她怎麽想。
玉引见不见柳氏都是可以的,十弟若真想抬柳氏的身分,他不帮他,他自然还会找别人,回绝了也没什麽大碍。
这种小事正好拿来让新郡王妃练练手。孟君淮想着,便拿着帖子往正院去了。
正院里,玉引端坐案前抄经刚抄了一半,两个宦官就前後脚进了屋。她搁下笔抬头看去,头一个便说——
「郡王妃,尤侧妃求见。」
後进屋的那个道:「郡王妃,殿下来了。」
院外,尤氏向孟君淮见了礼,就向後退了半步不再说话。
见她恭敬有加的样子,孟君淮觉得欣慰,这表示她懂了他的意思,又想起昨晚的话说得重些,就主动问她,「有事见郡王妃?」
尤氏仍是那副模样,低头说:「是,爷昨儿说让我帮郡王妃安排过年事宜,我想到一事,拿不定主意,来请示郡王妃的意思。」
孟君淮点头,余光扫见谢玉引身边的人出来请他,仍随口问了下去,「说来听听。」
尤氏便说:「去年是妾身带着阿礼去向定妃娘娘问安的,不知今年……」
孟君淮眼底一沉,刚生出的几许欣慰刹那间荡然无存。
「阿礼过了年就三岁了。」他直接截了她的话,「今年我带他进宫,若母妃想见,自会着人传话,我再送过去。」
送过去就有永宁宫的女官按规矩安排,旁人都没什麽多嘴的分,多半是交给嫡母领着去给定妃磕头。
尤氏的面色一白,没料到会在他这被挡了下来,经过昨晚的事,她不敢对他多嘴,想了想,只能福身告退。
堂屋里,玉引迟迟不见人进来,不禁疑惑,便出去查看。才迈出门槛,就见孟君淮独自进来。
「殿下万福。」她福身施礼,被他虚扶起来,她往外看看,「尤侧妃呢?」
「她原是有事拿不定,想找你商量。我替她拿了主意,她就先回去了。」孟君淮平淡地说完,将尤氏的事揭过不提。
他没指望昨晚那番话真能让尤氏对玉引毕恭毕敬。人嘛,心思都没那麽简单,在他看来,尤氏能做到表面恭敬就行了。但方才那一出让他明显感觉到,尤氏不只是心里不服,还打算明里暗里跟玉引一较高下,或者慢慢地把玉引挤走。
新年进宫见礼的规矩都是明明白白的,去年是因为郭氏的事已经露了头,郭氏被禁足在府里,才轮到她带着孩子去见礼。今年玉引好端端的,这事该怎麽办根本不用多问,问了才奇怪。尤氏是因玉引不熟悉这些事才敢来问,若真让她进来询问,玉引十之八九会答应。
既然事情已经解决,孟君淮不想再拿此事来给玉引添堵。
他只把柳侧妃的帖子递给她,「这是十弟府上的侧妃送来的。」
玉引接过来一边看,一边听他简略地说了十皇子府里的事。这事当时闹得太大,她原也知道一些,隐约记得那宠妾灭妻里的「宠妾」就是姓柳。
於是听到孟君淮说「十弟可能是想把她抬上去,但到底是旁人的私事,我们不是非接下这事不可。这人你见不见都行。见了,卖个人情;不见,是按规矩办事。」之後,她脱口而出,「那就不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