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学掌家_作者:白糖罂(7)

2019-01-05 白糖罂

  她回答得太快,孟君淮不禁一愣,「原因呢?」

  她从容不迫,心绪飞转着想了个说辞,很快就把帖子交还到他手里,「缘法不够。」

  孟君淮无言。他怕再说下去便要论起佛法来,便没再追问她,将帖子拿回来便走了,行出几步後,他忽地脚下一停。

  「缘法不够」是说十弟与柳氏的缘法,还是她与柳氏的缘法?如是前者,在他看来有些故弄玄虚;若是後者,便是她身为正妃不屑去见侧妃——如果她心里真这麽想,倒是合他意。

  只是瞧她方才的样子,他真拿不准是哪一样,心里想探究,可到底人已从正院出来,不好再折回去追问。

  他带着这份心思继续往外走,突然笑了一声,这事顺了他的意,至於原因他不想追究。

  很快到了年关,除夕当日,孟君淮与玉引要入宫赴宴,而後的三日是各府间相互串门子拜年。这四日忙则忙矣,对玉引来说却没什麽新奇。还未出嫁,每逢过年,她从华灵庵回到家中,也是这麽个过法。看起来宾客络绎不绝难以应付,其实都是用客套话应对即可。

  这几日里她甚至连如何与孟君淮相处都不用担心,男女大防搁在中间,他去乾清宫赴宴,命妇们则是去坤宁宫。唯一令人不太开心的是吃食,这几天因为忙碌又规矩繁多,哪怕她原本就吃得素简,也觉得膳食过於「简陋」。

  记得年初一那天,她早上吃了四颗小馄饨。而後在宫里整整一日,只吃了两小块点心,晚上回府时,她简直饿到忍不住回味起那两块点心——她清楚地记得那点心是绿豆做的,名叫「玉翠滴珠」,甜而不腻,十分可口!

  而真正让她惴惴不安的,则是十几日後的元宵节。

  元宵节是团圆的日子,没有外人,但府中从侧妃到孩子再到低位的妾室,每个都要出席。她自入府以来,尚未和他们打过交道,突然要聚到一起,且这宴会上她还是个正经的主母,难免有些压力。

  妾室都在,逸郡王也在,明争暗斗怕是在所难免的吧。就是在谢家,在这样人数齐全的家宴上,总会有暗潮汹涌。

  她是个偏好安静的人,十皇子侧妃那事,她以「缘法不够」为由给推了,就是不想沾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无奈,妾室们若在宴会上斗,虽然也是乱七八糟的事,可她这做主母的却不能以「缘法不够」把这元宵家宴给免了。

  玉引不禁叹了口气,撇撇嘴,又信手取了卷经书来读。

  读了一会儿,她叫来珊瑚,「着人去传个话,元宵的时候让两位侧妃还有後头的各位早一个时辰过来,就说我请她们喝茶小坐。」

  珊瑚应了声「是」,退出房门後叫两个宦官去传话。

  片刻後,後院里热闹了起来。

  郡王府的後院分四个部分,郡王妃居正院、两位侧妃分居比正院略靠後的东西两院,再往後则还有几座并排的小院子,是位分更低的侍妾。

  这几座小院子大多是三合院,与正、侧妃的院子相比,少一排倒座房。而且多是两三人住一座,鲜少有一人一座。

  逸郡王府里的六个侍妾就分住在两个院子里,眼下六个人聚到了一个院,四个相熟的老人在院子里坐着闲话家常,另两个是在立新郡王妃时按规矩赐进来的,正在屋里。

  石案边,王氏瞥了眼西边的厢房,压低声音道:「我瞧那屋里人影晃来晃去的,这是试衣服吧。唉,到底年轻,穿什麽都好看。」

  「嗤,羡慕她们年轻,好像你有多老。」江氏当即横了她一眼。王氏是两年前皇后做主赐进来的,今年十七,而她可是当年郭氏立正妃时进来的,比王氏还大两岁,但她可不想承认自己老。

  第四章

  不过江氏望了望西厢房後,也是叹气,「这回这两人当真姿色不错,听说是定妃娘娘亲自挑的。」

  江氏心里一番滋味。到底是郡王亲娘,常言道「妻娶德,妾纳色」,新正妃的德行如何一时看不出来,新送来的这两房妾姿色都顶好的。

  眼下已抬成侧妃的尤氏也是定妃挑的,同样拥有好姿色。

  四人在外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西厢房里,苏氏拿了枝银钗插在发髻上,对着镜子照了照,有些兴奋地道:「木荷,这枝钗配那件玉色袄子可好?」

  木荷正将试完的衣衫挂好,听言忙抽空看了一眼,见那银钗上面除了几缕刻纹之外再无半丝点缀或一点镶嵌,就皱了眉头,「太素淡了吧。苏姨娘,这可是元宵佳节……」她近看了後,仔细打量苏氏的神色,小心道:「殿下也是要赴宴的,姨娘您用这钗子太素淡了,根本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