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芬傻了眼,两只眼珠子鼓了出来,跟水里要落气的金鱼一样。
第一百九十章
“不行,不行,小六不都读高中了吗?咋还能给她攒钱?不是说狗蛋不读初中高中,这些钱攒了给狗蛋去娶媳妇,为啥小六念了高中还给她攒钱?”
熊芬着急了,额头上的汗珠子一颗颗落了下来。
她扯了扯衣裳,这棉布的就是容易吸汗,穿在身上湿哒哒的一片。
“我想给小六攒钱,还要你管?”王月芽冲着熊芬没好声气:“未必我这个做婆婆的还得听你的话?”
杨林江在旁边听了有些尴尬,赶紧过来打圆场:“既然刚刚都没有写,那就别写了,就那样分了吧,树生和小梅应该不会有意见……”
杨树生和他媳妇,都是实诚人,肯定不会和弟弟们争长较短的。
“爷爷奶奶,不用给我钱了,爸爸有工资,我们家钱够用了。”杨宁馨停笔,很认真的说:“以后我要挣很多钱,给奶奶买张最好的床,躺上去有小东西自动帮您按肩膀按脊背,我要给爷爷买一辆好轮椅,可以自己推着到处走,我们没在家,爷爷也能自己出门了。”
“小六可真乖!”
王月芽和杨国平被感动得都快流泪了,这大人咋就比不过一个小孩子呢?
“爹,娘,小六都说了她不要你们的钱嘛。”熊芬高兴得咧嘴笑,都说小六聪明,可她到底聪明在哪里呢?有钱都不会要呢。
杨国平和王月芽憋着一肚子气,老二媳妇这个愚蠢的样子,让他们真是哭笑不得。
都说娘蠢蠢一窝,谢天谢地好在狗蛋和牛蛋比她明白道理。
杨林江也暗暗叹息了一声,这水生媳妇可真是笨啊,能嫁到这么好的人家,竟然不知道珍惜。就凭她那蠢笨样,能有啥出息?到时候求老大老三的地方多着哩,她倒好,一口气把公婆和大伯子小叔子家全得罪了。
“爹,娘,真不用给小六留钱。”廖小梅真心实意的说。
她本来就有些惭愧,这些年里头,偷摸做点小生意,攒了不少钱,王月芽和杨国平给小六攒下的那一点点,跟她攒下的真没法比。自己已经占便宜了,怎么还能在分家的时候心安理得的继续占便宜呢?
“小六,你爹娘的意思很明白,你快回来继续写,照着他们的意思办了。”
杨林江喊了杨宁馨一句,他还有事情去哩,这么拖拖拉拉的,得什么时候才弄完?
“好哩,队长爷爷,我马上来写好。”
杨宁馨回到桌子旁边提起笔来:“爷爷奶奶,存款就按着开始说的分,然后还要分啥?”
再分就是田地了。
菜土是杨家几个男人一锄头一锄头开出来的,虽说面积不大,可供了平常的吃以后还有点剩,一亩多的菜地分成四条,各家每人分了四分地,以后想要扩大自家的菜园子,就只能各家拿了锄头去开荒。
对于菜土这一项,谁都没别的话,就连熊芬也不出声——开菜土的时候,杨树生还在湖泉村呆着没进城,他出的力气最多,她也没话好说。
接下来就要分农民都看重的水田。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承包到家庭,这一次分田入户,顺便把各户的户口人头都整顿了一下,农民们不仅仅是在村上写个名字表示有这一号人,而且正正式式每家有个户口本。
原先杨家户主是写的杨国平,分田到户,这户主的名字改成了王月芽——杨国平吃的是商品粮,她有个城里头的户口本,还有城里人才有的粮油折子,当然不能算是湖泉村的人。
杨家在湖泉村里分的地算少的,毕竟家里在村上的人口少——杨国平和杨树生的户口全是在城里头,大柱三柱和牛蛋考了中专出去,户口也转去了省城,是城里人了,湖泉村这边肯定也没得地分给他们,这么算下来,一共才九个人有地。
生产队分到家里的田,这次王月芽也按着人头全部分到位,生产队八分一个人,就按着个家的人头分下去。
每人领着自家那点地,谁都别再起幺蛾子。
熊芬还在计较哪块田比较接近水屯子那边,被杨水生拖着她的胳膊拽了出去:“你到外头站着,别进去了。”
“啥?”熊芬鼓着眼睛愤愤不平:“我还不是为了咱们家好?你口里不说话,心里不还在想着要分家?装什么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