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家也不该这么说!”杨水生气得要命,一只手戳到了熊芬的鼻子尖:“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你到这里站着听就行了,甭进去!”
“好哇,杨水生,你敢指我?”熊芬双手一叉腰,气势汹汹:“老娘跟你说,平常我不动手是看你身板小,你要欺负到老娘头上来了,你以为老娘怕你?”
她膀大腰圆又肥壮,杨水生打了个哆嗦,赶紧把那只手撤了回来:“那是和你说好话你不听!我还能有啥办法?只能这样了。”
两个人在外头吵闹,里边的人谁也不出来劝架,趁着熊芬不在,大家把该分的赶紧给掉了。
其实,乡下人没啥财产,房子田地分了以后,家里也没啥好分的了,杨林江拿着那张纸看了看:“唔,差不多了是吧?那就喊着水生和他媳妇进来按手印吧!”
“哪里就差不多了?”熊芬的脑袋伸了进来:“我们原来是一起开饭,分家的时候也该把厨房分一分,每家多少个饭碗菜碗,锅是谁的,铲是谁的,脸盆水桶舀水瓢这些都没分哩!”
杨宁馨实在想要笑,这熊芬可真是计较哇,连几个饭碗都惦记上了。
“二婶,我代表我爸妈说一句,我们家不用分碗筷,你把我们家那份拿去吧,才多少碗筷啊,分来分去的有啥意思。”
“小六,你说真的?”熊芬脸上露出了笑容:“婶子知道,你们家有钱,这几个碗没看在眼里!那就多谢你家了!”
刘玲玲叹了一口气:“我们家也不用了,重新去买几个就行了。”
家里的饭碗菜碗都是年代久远,不少碗上边还磕出了牙子裂了缝,趁着分家重新置办一套,新的碗筷摆到那里看着都舒服。
“哟,没看出来三弟家里也这么阔啊!”熊芬嘿嘿嘿的笑着:“那好那好,剩下的是我和爹娘一起分了。”
这分家都分到这份上,再没有啥分的了。杨宁馨把分家的协议念了一遍以后,各家都表示同意:“就这样分吧。”
因为目前只有杨国平和王月芽的这进房子有厨房,其余三家都没有,所以这一次厨房里分的东西没有落实到位,几家人还是继续在一起吃饭,等着各家的厨房盖好再分厨房里的碗筷用具。
“来来来,按个手印!”杨林江招呼着几兄弟和媳妇过来按手印:“就这样定了啊,谁都不许再吵了,都是你们同意的!”
“没谁吵,谁吵啦?”熊芬得意的嚷嚷着:“我们家哪里会吵架!”
“爸爸,妈妈,咱们把爷爷奶奶接到城里去住吧。”
杨宁馨看着杨树生和廖小梅按手印,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来。
这分家哪里就分完了?还有两个老人没有分哩,这供养问题得解决吧?免得到时候万一有个什么三病两痛的,还得几兄弟凑到一块协商。
瞧着熊芬那样子,肯定不想供养老人,三婶家的条件不咋样,只怕是王月芽和杨国平不愿意去住。那不如就跟着他们进城,以后就不用呆在这湖泉村住着了。
“啊哟!”杨林江一拍脑袋:“真的,我咋就给忘记了呢?你们家两位老人的供养问题还没写清楚哇!”
☆、第 83 章
第一百九十一章
在农村, 老人的供养问题是最难解决的。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观念,可是在一些家庭里,这句话根本派不上用场。一家人好几个儿子,可大家都不愿意供养老人,当老人老病的时候,几家人就互相推诿赡养的责任,就像踢皮球一样, 我家送到你家, 你家又送到他家。
只不过杨林江觉得, 杨国平和王月芽应该不存在这样的情况。
毕竟杨国平是拿工资的,三个儿媳看在这点工资的份上,也会开开心心的接纳他们到自家生活吧。
杨林江的想法是正确的,手里有钱的老人,受欢迎的程度当然比那些没钱的要高。在杨宁馨说了要杨树生廖小梅把杨国平王月芽两位老人接到城里去住以后,熊芬就扯着嗓子喊上了:“凭啥只到大哥家去住着哇?我们就不要给爹娘养老了哇?”
这小六可真是精明!比她爹她娘可会打算盘!
公公每个月有二十多块钱工资哩!而且这工资好像隔几年就能涨那么一两块钱, 这可是一个活的聚宝盆哇!婆婆身体好得很, 种田浇菜水样样都能来。以后狗蛋娶了媳妇生了娃儿, 婆婆可以在家里头带人——毕竟自家几个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得留人看娃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