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娟丽同学,你怎么不回家啊?”
钱文文看着拿抹布擦门的卢娟丽,好感大增,这位卢同学真不错,既没有杜小娇和徐菁菁的娇气,也不排斥外地人,还和她们一起打扫卫生。
“我们家在朱家角呢。”卢娟丽一边擦着门,一边搭话:“回去一趟不容易的。”
“很远吗?”
“有好几十公里吧。”
杨宁馨依稀记得,那时候她们宿舍去过朱家角古镇游玩,坐公交车一路晃啊晃,晃了N久才到了那个地方,她估摸着四五十公里绝对是有的。
“好几十公里!”钱文文惊呼一声,在这交通工具还不发达的八十年代初期,几十公里相对来说是一个遥远的距离:“那你就少回家几次,多到学校呆着了,没事的,宿舍里还有我们呢,咱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嗯。”卢娟丽点了点头,擦门更用劲了。
很快开学了,一切都按部就班。杨宁馨最开始挺担心自己会跟不上复旦学霸们的学习步伐,可是上了一周的课程以后,她发现居然很能适应,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解的知识,她也很容易就能接受吸收,学起来丝毫没有吃力的感觉。
这时候的大学课程除了专业课还有大学语文、中国革命史等等公共课,英语在复旦已经作为了一门每期必修的公共课程,它在大学里的地位这时候已经崭露头角——大学语文、政治思想课程这些都不用每学期要修,反倒是英语必不可少。
这其实就已经看出了英语学习在中国已经开始重视,从八七年开始的四级考试,八jiu年开始的六级考试,渐渐的走上了大学校园,并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有一段时期,如果四级没有过,就不给颁发学士学位。
专业课杨宁馨学得很好,公共她也学得很棒,授课的老师都对这个年纪小小的女同学刮目相看。
“世界经济一班那个叫杨宁馨的,别看她年纪小,可真是厉害。我只要稍微提一下,她就能举一反三了。”
“可不是吗?特别奇怪的是她英语的底子真的不错,听说也只是小县城出来的,不是上海人,那里的中学应当也没什么好的师资,怎么会有这么好的英语,不仅是笔试好,口语也相当棒。”
老师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这些都来自于杨宁馨得天独厚的条件。
前世的她已经学了很多东西,基础打得牢固扎实,学起来不吃力。前世她学的是经济管理,跟现在的专业课程很多相互重叠,而且前世的专业课程相对于现在学到的又更进一步,很多知识更深化,这也是杨宁馨为什么能举一反三的原因。
至于英语……任何一个在二十一世纪大学毕业的学生,全部都接受过英语的考验洗礼,从四级到六级,从托福到雅思,各种各样的英语考证,考研的时候做的那一本本厚厚的真题和模拟试题,无一不考较着她的英语水平。
前世的杨宁馨在念研究生的时候,论文竟然要求全英语——分明她上上上届的学长们写论文时,只要求内容摘要翻译成英文的,到了她们这几届,变tai到了极点,全英文!
那时候杨宁馨一边写,一边暗戳戳的想,未必导师就能全部看懂,只怕他还得找她去翻译成中文哩——有些词汇太生涩,她没法摸准究竟是不是这样用,毕竟她又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
百炼成钢,有了前世的各种磨炼,杨宁馨这辈子上学可是轻车熟驾,丝毫没有遇到障碍,哪怕是她心目里神一般存在着的复旦大学,也并未阻挡她前进的脚步。
“宁馨啊,你可真厉害啊,你的英语是怎么学的啊。”
钱文文一边看英语书一边诉苦:“我看着那些英语单词就头疼,好多长得一样啊。”
“我也不知道怎么学的,你试试看,利用音标来记忆单词,这样比较有效。”杨宁馨详细的给钱文文解释了一下发音规则,音标相对应的字母和字母组合,钱文文一边点头一边做笔记,嘴巴里还没闲着:“杜小娇可要气坏了,她还以为她的英语成绩会是全班最好的呢,在你面前可是小巫见大巫。”
第三百零三章
杜小娇确实很生气。
她引以为傲的英语,在杨宁馨面前不值一提。
杜小娇家有海外关系,曾经她们家因为这个遭了罪,可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关系变成了人人羡慕的关系,杜小娇一家的腰杆儿挺直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