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跟国外的交流越来越多,小娇一定要学好英语,到哪里都用得上的。”国外的亲戚谆谆叮嘱杜小娇的父母亲,让他们一定要让杜小娇多读英语,所以,在杜小娇念高中的时候,她家就节衣缩食的给她买了个单卡收录机,在晚上抖抖索索调频,调到短波某个频率收听国外的声音。
那时候根本不敢把声音调大,生怕被邻居听到举报她家藏匿了特务——虽然一切都在好转,可谁有知道会不会再来一回,那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实在太惨痛,谁都不想再来一次。
杜小娇就是通过晚上听着叽里呱啦听不懂的英语电台来训练自己的耳感,亲戚寄了几本磁带回来,照着那个磁带和配套的书开始自学英语,作为高中英语课程的一种补充。
因为她在英语上花了不少功夫,所以英语成绩特别好,英语老师喜欢她,让她当英语课代表,平常总让她站到讲台前边带读课文,每次她捧着书大声朗读时,心里就充满了一种得意和自豪。
然而,在英语上获得的那份骄傲,到了大学却被人击碎了。
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县城,中国地图要放大N倍才能找出那个名字。
杜小娇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打击,她真不敢相信这个乡下人竟然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甚至比她说得还流利。
第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老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杜小娇第一个冲到讲台上,简单的用三四句英语介绍了自己以后,面带微笑朝班上的同学看了一眼:“Will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me?(你们想和我做朋友吗?)”
英语老师带头鼓掌:“Good job!(做得不错!)”
当她洋洋得意坐回自己的座位时,发现杨宁馨站了起来朝讲台前边走,这让她有些好奇,这个乡下土包子真是自不量力,竟然在她刚刚上台发言以后敢继续接着来飚英语,难道她就不怕那口带着乡土气息的英语把人给熏晕吗?
杜小娇笑眯眯的看着杨宁馨,一心想见到她吃瘪的样子。
“Dear cs□□ates ,good m!”
杨宁馨刚刚一开口,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落在了她的身上。
这音色真好听啊,发音听上去带着一种自然浓厚的外国语音的色彩,特别是她的神态很自然亲切,不像杜小娇那样,说一句要看一下别人的表情,好像是在看看反应怎么样她及时作出调整。
相比之下杨宁馨就自信了许多,她站在讲台上娓娓而来,比杜小娇说的内容充实了不少,不仅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还向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家乡,最后诚挚的向大家发出邀请:“If you are ied in my hometown , it’s my honor that I act as yuide when you are travling in my city.(如果你们对我的家乡感兴趣,当你们来到我的家乡时,我愿意当你们的向导,不胜荣幸。)”
她说到这里时,脸上带着微笑,朝台下的同学看了一眼。
虽然都是在看台下的人,可杨宁馨的微笑和杜小娇相比,多了一些真诚,少了一些探究和想要获得赞许,同学们被她的笑容所感染,情不自禁热烈鼓掌。
“You are so cute.”
英语老师带头鼓掌,眼里含着赞许的神色。
放到前世,也许这些自我介绍只是高中生的小case,可年代不同也决定了人们的不同感受,从那一节课开始,杨宁馨就成了世界经济一班的英语女王,大家一提起她就赞叹有声:“牛,真是牛!”
杜小娇生气得几乎要咬碎一口牙齿。
她引以为傲的英语,竟然被一个乡下姑娘轻而易举的超越了,不管是口语还是做题,她都被杨宁馨甩在了后边。特别是每次看到英语老师笑眯眯的夸赞杨宁馨的时候,杜小娇就有些受不了,虽然她的英语也很好,可是在杨宁馨面前,她就如明月下的萤火虫,那点点微弱的光芒简直不值一提。
杜小娇记恨上了杨宁馨,因为有她,自己才没有那样出色。
就这样,一零三宿舍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局面,三个外地姑娘吃饭打水洗澡洗衣都是一块儿行动,三个上海姑娘则统一了她们的步伐,互不干涉。
然而,在杜小娇和徐菁菁不在宿舍的时候,卢娟丽和杨宁馨她们又有说有笑,十分融洽。
杨宁馨觉得,卢娟丽仿佛是一个地下工作者,她很好的掩饰了自己的身份。
周末的时候,上海姑娘们一般都回了家,因为温玉茹也不在宿舍——杭州离上海并不远,乘火车或者搭汽车回家都很方便,温玉茹又是个恋家的人,所以,宿舍只剩下杨宁馨和钱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