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决定,咱们生产队给知青同志们每人记二十个工分,小六发二十斤米,这个没问题吧?”杨林江看了地坪里的人一眼:“觉得有问题就直说,我听着。”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给知青记工分是应该的,毕竟人家是城里娃,到农村里辛辛苦苦的劳动,还带着全村人跳好了忠字舞,可是小六……小六本来是湖泉村的人,应该为湖泉村争光嘛,为啥还要给她大米呢?
“没问题是吧?就这样决定了。”杨林江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这可是全生产队一起做的决定,我会让春耕去补个会议记录的。”
“不中不中!”一个瘦小的女人站了起来:“给知青记工分,没问题,小六为啥要给二十斤大米啊?咱们村的都不要上前跳忠字舞吗?”
“你觉得我不该给小六大米?那好,让你家那个一岁的大孙子来跳忠字舞,他要是能跳得小六这样好,能跟小六一样拿着话筒报幕,那我也发二十斤大米给你孙子。”
杨林江看着那女人就有些心烦,生产队里总有些这样的人,自己啥都干不好,还喜欢攀扯别人。她有个孙子比小六还大几个月,到现在还只会咿咿呀呀的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走起路来左边摇一下,右边晃一回,走两步就要摔到地上流出两管鼻涕。
这样的小子,能和杨国平家小六比?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我孙子……”那女人想了想,一声不吭的坐了下来。
“说实在话,小六虽然是咱们村的人,可她不是能跳忠字舞的人!咱们排练的时候小六有多辛苦,你们又不是没有看见,竟然还舍不得这二十斤大米,你们像话吗?”杨林江气得脸红脖子粗:“还有反对的只管站起来,春耕你给我记着名字,可别说我是一言堂,咱们少数服从多数!”
杨林江这话一说,地坪里轻轻的议论声全没了,不少人嚷嚷起来:“可不是嘛,今天小六表现得很不错,她一出场,城隍庙前边都安静了咧!”
“那就这样定了。”杨林江很满意的点了点头:“今天生产队请吃饭,大家多吃点。”
杨宁馨被廖小梅抱在怀里,目睹了刚刚发生的一切,原来这个年代还真是挺民主的,生产队长连二十斤大米都不能私自做主,还得提交村民讨论通过。杨林江这法子还真不错,要是正儿八经的开会讨论一下,保准队里有不少人会反对他的提议,在吃饭的时候不经意的一说,有意见都被他轻而易举的驳回了,别人也拉不下脸。
“小六,你可真厉害,这才一岁哩,就能给家里挣口粮了。”
同一张桌子坐着的人很羡慕的看着廖小梅怀里的杨宁馨,这是别人家的娃!
自家的娃儿,两岁了还在流着鼻涕到处乱滚乱爬,别说让他跳舞,喊他朝东,偏偏往西,鬼才会听你的话!更别说到舞台上听指挥,手脚都要能跟上节拍!
湖泉村的村民们很高兴,左亚辉和其余知青也很高兴,杨队长肯定了她们的成绩,主动提出多记二十个工分——多记工分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她们给杨队长留下了好印象,以后回城的时候,推荐表上肯定会写满了“劳动积极,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之类的褒奖词语,分配工作或者推荐读大学,都能用得上。
“大嫂,我看小六能说很长一句话,这说明她的智力非常不错,你可以教她认字数数了。”
吃完饭回家的路上,左亚辉和陈莲轮流抱着杨宁馨,一边逗弄她,一边和廖小梅说话:“别的孩子可能要两三岁才学这些,可是我们教育讲的是因材施教,既然有一块好材料就不能让它荒废,要早些培养,让小六能尽早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廖小梅听得一愣一愣的:“陈知青,你是说要我教小六看书识字?”
“对,学前教育很重要,我们要注意开发婴儿的大脑,在西方……”陈莲刚刚说到这里,左亚辉拉了拉她,压低声音:“只能说俄国教育学家的理论,别说西方,小心被人听到了。”
陈莲惊觉的看了周围一眼,见周围没有别人,只有她们几个,这才舒了一口气:“我都给忘记了。”她感激的看了廖小梅一眼:“谢谢你提醒我!”
左亚辉抿了抿嘴:“现在这形势,可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