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贵不答应,在儿子面前叹气:“建大棚得花很多钱,虽然科协担保,信用社给贷一半的款项,可是上千块钱也不是谁家都能拿出来的,那些建棚的人家,哪个不是把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你爸没那么多钱,也拉不下脸来。”
“爸爸,我去借还不行吗?我舅舅没少沾咱家光儿,还有我姑父,他们肯定会借的。”
“我们入秋的时候再建,天气已经暖和了,咱们建了也是白花钱。”
“爸爸,空气温度虽然上来了,可是土壤温度还是太低,蔬菜长得很慢的,不建大棚,根本就挣不上钱。”
“你懂什么?就是弄个小棚,八分地的,也得两千来块钱,辛苦一季,全给别人干了,那不是傻子是什么?”
“爸爸,你怎么要这么想?郭九江不一季就收回来了?”
“郭九江占了个早,等咱们弄了大棚,菜价下来了,投资就不容易收回了。”
王跃进气得要命,跑到郭旭那儿,要和他爸分家。
魏先娃有些心疼儿子,又觉得男人说得对,夹在中间,一会儿劝这个,一会儿劝那个,结果王长贵让她滚,儿子说她烦,把魏先娃气得直哭。
王家父子在家闹仗,五队的郭姓人家一个个喜笑颜开,没有不幸灾乐祸的。
王跃进见爸爸这样,跑到村干部求支持。
郭旭才不会揽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便把皮球踢给了李强,李强劝了王长贵两天,王长贵叹口气:“建个大棚要那么多钱,我的二小子也马上就要成家了,还要话一大笔钱呢,我哪里弄去?”
李强很奇怪:“地区在咱这里搞试点,没钱不是可以去信用社贷款吗?”
王长贵摇摇头:“我是怕跃进没学好,郭家那闺女上了多久的学?他才学了几天?”
李强笑了笑:“咱村都跟着郭家种大棚,你也跟着学不就行了?再说,地区还有技术员定期来指导。”
王长贵实在没话可说,狠狠叹口气:“我打算夏天自己育苗,赶冬天那一季菜,春天这一季没准备好。”
“哦,这样啊,那你给孩子说清楚不就好了吗?”
王长贵没有吭声,他的儿子跟犟驴一般,说清楚也未必有作用。
王长贵估计的不错,王跃进说什么也听不进去,********想要建大棚,甚至把他大舅二舅和姑父姨夫全都找来要分家,王长贵气坏了,一怒之下,还真就把家分了。
王跃进从亲戚同学跟前借了些钱,又从信用社贷了一笔款子,加紧建大棚。
杨森乐呵呵地,派人连夜加班,他巴不得郭镇多一些王跃进这样的年轻人。
建棚容易,有钱就可以,可是秧苗呢?大棚建起来了,王跃进去珍珠泉的地里买秧苗,郭九江却死活不肯卖给他。
王跃进这才明白爸爸为何拼命反对了,王家和郭家有矛盾,尤其是他爸爸,不知卡了郭连弟多少回,郭家那边憋了一肚子气,不这时候撒,还等何时?
何况,郭九江说了,他家的西红柿秧卖完了,黄瓜也没了,总不能把给自己留的卖了吧?他家的地不能空着呢!
王长贵虽然和儿子赌气,可真看着儿子的大棚空空荡荡,也很着急,别人家的苗儿已经移栽好了,他家等不起。
实在没办法,王长贵只好厚着脸皮去求郭九江。
郭九江怎么能放过这么好折辱王长贵的机会?
“长贵呀,不是我小气,我的秧苗都卖完了,你去支书家问问,看他们还有剩下的不?”
王长贵先去郭九江的秧苗田里看过了,还剩一点点,憋着一肚子鬼火,还得老老实实地说道:“支书家只留下了些西瓜苗,是要放他自家村北的地块试种的。”
郭九江早就知道是这样的情况,郭旭家育的秧苗少,而且听了颖颖的话,好几家郭姓人都准备在村北的地里种西瓜,那些西瓜苗自己人都不够用。
“九江,我去看过了,你家还有些苗儿,就卖给我吧,你挣谁的钱不是挣的呢?”
郭九江心里说,那些苗儿我就是扔了,也不给你!卖给你我才能挣多少钱?百十块而已,可你家种了,那就是上千块的收入,不行!
何况,那些苗儿,过了清明节一样卖得掉,还有不种大棚的人想要呢。
王长贵见郭九江不吭声,忍不住又说了一句:“九江,一苗我多给你一毛钱,如何?”